海门:返乡大学生的农机情怀

30.07.2015  12:37

 7月28日,海门市正余镇三合村康飞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跟在几个老师傅后面在对农机具进行保养。他就是该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冯小飞。他告诉笔者,正好趁着农闲时节,将机具保养保养,配件准备准备,到了农忙时候机具能立马派上用场。 

  冯小飞作为“跳出龙门”考上大学的年轻人,2008年从江苏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放弃了繁华都市的生活,选择了返乡就业,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他细心的发现,留在农村种地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务农的很少,田地收成不高,甚至出现抛荒现象。作为农民的孩子,他对田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既然选择扎根农村,就要干点事情出来。从哪入手创业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他发现国家政策对粮食有收购保护价,种地收粮肯定错不了,销路问题解决了。加上现在农业上政策补助逐年递增,粮食生产“全托管”模式又解决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 

  2014年,冯小飞联合村里部分青壮年成立了康飞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550多亩,种植小麦和黄豆,当起了“田保姆”。规模化作业不仅解放了村里劳动力,而且节约了成本,仅化肥农药每亩一年可节约近150元。虽然是初尝粮食“全托管”项目,但是冯小飞凭着一股肯钻研肯吃苦的韧劲,最终实现粮食丰产丰收,自己获益230元,流转土地的村民也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尝到甜头的他申请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通过团市委的贷款项目,获得十万元的授信,购置了一台16万多元的农用中型拖拉机,夯实了机具力量。对于没有种地经验的冯小飞,聪明的他一方面聘请了专业的农机操作手,解决生产过程中技术人才缺失的难题,另一方面,他积极与本镇的农机合作社联系,结成松散型的业务联盟,一起对外承接生产业务,提高粮食种植效益。“未来,我还打算进一步加强合作,成立农机合作联社,提高‘全托管’服务的能力。”冯小飞谈起发展规划头头是道。 

  冯小飞的创业还得到了海门市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今年,海门市鼓励返乡大学毕业生成为农机手,成立农机合作社,开展粮食生产“全托管”业务,对作业面积200至500亩(含)、500至1000亩(含)、1000亩以上,且新购置相应的农机具,分别享受10万元、20万元、30万元补贴。“这样好的政策,增强了我扩大‘全托管’面积、服务本地农民的信心。”冯小飞开心地说。 

  今年,冯小飞继续扩大土地接转面积,调整种植茬口,采取时下流行的稻麦轮作法,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