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灵树村如田园画入围“江苏最美乡村”

19.02.2016  09:52

  包场镇灵树村坐落在黄海之滨。都说灵树村是个工业村,可昨日记者走到这里,却似乎走进了一幅田园画,农田开阔、道路平坦、沟塘整洁、空气清新,一片绿阴遮蔽中,时而传来动听的鸟鸣……

  交汇点记者张旭

  通讯员吴永生邱晓玉

  安居,

  村庄仿佛田园画

  从省道335线往北转至港西大道,一幢幢农家别院映入眼帘,二层小洋楼鳞次栉比、碧瓦朱甍,四五屋多层层楼叠榭、星罗棋布;便民服务中心旁有一处园林式广场,不仅可以休憩,还可以跳广场舞健身;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从港西大道向东向西延伸,连接着每家每户;道路两侧种植了红叶石楠、小叶女贞等观赏树苗,安装了一盏盏路灯……这里就是灵树村的农民集居区。

  村党委书记赵荣法告诉记者,灵树村拥有33个村民小组,1332户。自2003年以来,该村已建成五期集居区,260多户村民住进了小洋楼。村民们的生活实现了“六化”,即生活垃圾桶装化、道路硬质化、路灯亮化、宅前屋后绿化、环境卫生洁化、社区服务多功能化。

  灵树村环卫设施齐全,垃圾推行了袋装,清运及时,始终保持干净卫生。2012年底全村26公里主干道全部实现硬质化,全村新装路灯360盏,逐步实现了亮化。农路、河道两侧全部植树绿化。

  乐业,打工赚钱不出村

  灵树村之所以有这么优美的环境,其支撑点是这几年村级经济和村民收入的持续提升。去年该村村营收入达到2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万元。

  对于灵树村来说,创业是前进的动力,创新是不变的主题。2003年,当时的东灶港镇将335线沿线村庄作为镇工业集中区开发地,发展工业需要拆迁,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村干部们不想干。但灵树村的班子成员认为,只有发展工业才能转移剩余劳动力,只有转移了劳动力才能发展规模农业,只有通过拆迁才能建设现代化的集居区。

  如今该村建成了400多亩的工业集中区,引进企业40多家,这些企业不仅为我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税收,也为灵树村增加了村营收入。更为重要的是,40多家工业企业吸纳了700多个剩余劳动力进厂务工,让村民们有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灵树村还引进了一个又一个农业项目,如今通创公司、爱华蔬菜种植园等农业园区迅速崛起,1200多亩的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种植区业已成型,奏出了生动的田野之歌,总投资6000多万元的南通滨鳄湖生态休闲农庄更让灵树掀开了“绿色生态”旅游产业的新篇章。在灵树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打工赚钱不出村”。

  和谐,文明之花处处开

  近年来,灵树村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首要任务。该村成立了道德讲堂,评选出15名道德模范人物,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用道德的软实力来引导人;组建了10支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人数达430多人,他们每月为五保户进行家园清洁、家政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护理,为留守儿童给予关爱;该村形成了慈善灵树品牌,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慈善款已达21.57万元;村里持续开展文明家庭评比,开展好婆媳、好儿女、好夫妻、好邻居等家庭美德评选,在此基础上每年评选灵树好人、十佳文明户、优秀志愿者。

  目前全村已有1名中国好人、2名海门好人、2名海门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1户海门市好婆媳家庭。“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已成为群众的口头禅,争当“好婆婆、好媳妇、好家庭、好人”更是群众争相追赶的时髦。今年3月,灵树村成为海门市第一个全国文明村。

编辑: 吴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