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刘洪村建起全市最大水稻龙虾混养基地

14.07.2015  11:39
                “以前自己种植,除了辛苦不说,每亩年收入也只有1000多元,现在租给人家种植红枫,租金就是每亩1000元,还可以到苗木基地去打工,每天收入60元,今年以来打工收入已有2700元。”7月9日,海门市临江新区刘洪村20组67岁村民周静兰告诉记者。
        刘洪村共有耕地3000亩,曾经是全市闻名的刀豆种植专业村,近年来随着市场行情转向,村里刀豆种植面积锐减,村民又开始种植传统的油菜、玉米、毛豆、蚕豆等常规农作物,有的村民干脆外出打工。
        如何让村民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这是村领导班子一直思考的问题。去年5月,海门市纪委第一派驻室副主任薛瑜松被组织上派至村里担任“第一书记”。在了解了村里实情后,薛瑜松和村干部一起商讨寻求增加村民收入和村营收入的路子,研究制订了发展方案,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持久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
        在获悉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公司有意在海门沿江地区投资兴建农业发展项目时,薛瑜松等立即与这家企业接触洽谈,通过实地考察,这家公司觉得刘洪村适合选址发展。薛瑜松等村干部又和村民们沟通,将沿江边1000亩土地全部集中流转起来。今年6月,上海这家公司在海开办的江苏开太鱼文化发展公司正式成立。该项目集高科技生态链种养殖、景观旅游、科普会展为一体。分三期完成整体建设:一期建设有机农业种养区、科技示范区、观光旅游体验区,周边建设用地150亩,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和科普教育展览馆;二期建设500亩种养开发区;三期建设0.8平方公里人造海洋高端旅游度假区。目前一期1000亩中的500亩已开挖成水面,搞有机水稻与龙虾、河蟹混养。其余500亩搞无公害联栋大棚,地面上种植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地里种植石斛、三七等名贵中药材,水里养殖罗氏沼虾等。目前500亩水面水稻龙虾混养已经开始,记者在现场看到,龙虾苗已投放,小龙虾在水里游,水稻正进入插秧阶段。另外500亩将于明年投产。项目预计小龙虾亩产值8700元,水稻综合亩产值4800元,大闸蟹亩产值11000元,合计亩产值15200元,合计亩成本7500元,毛利润7700元,综合年产值一亩15200元,年总产值760万元。据了解,该种养基地是目前全市最大水稻龙虾混养基地。村民每亩有1000元土地租金收入,公司每年上交村里管理费20万元。
        海门市临江新区立周村建筑企业老总朱锦如想在自己村里搞苗木种植基地。薛瑜松等村干部获悉这一信息后,与朱锦如商谈,可以将刘洪村土地集中起来,租给他建立千亩美国红枫种植基地。今年5月,由朱锦如儿子朱明星负责管理、冠名为海门市明星绿化园林公司正式成立,目前有500亩红枫苗已栽种完成,另外500亩下半年开始种植。据介绍,美国红枫苗木三年后上市,每亩价格在40万元至70万元间。该公司付给村里的管理费为每亩220元,一年仅这项的村营收入就有22万元。据海门市林果专家介绍,刘洪村的红枫基地是海门市目前最大村级苗木基地。20组村民、今年61岁的陈裕芳将自己家里的6亩土地流转了出来,现在平时也在苗木基地里从事除草施肥等工作。她说,以前将部分土地租给外地来大棚种植户,租金不但很便宜,而且付租金还常常拖拉。现在村里这么做真是为我们做了件好事,我们都愿意流转土地。每亩的租金收入有1000元,即使在土地上辛苦一年,也只不过这么多收入。而且我们还可以到苗木基地上干活,每天收入60元。
        据刘洪村第一书记薛瑜松介绍,通过土地流转,村民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让更多劳动力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同时,村营收入也大幅增加。村里收入多了,也能为村民多做些实事了。今年计划在村社区活动中心东侧空地上兴建一个村文化广场,方便村民健身锻炼。
作者:陈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