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如意村育豆芽用上机器 每天可产4万斤,销往上海、南通等地

03.07.2015  11:43
              “我们预计8月初投入生产,目标每天实产4至5万斤,产品销往上海、南通等各大批发市场。”7月1日,海门市常乐镇优绿蔬菜有限公司负责人之一李平新笑着告诉记者。这也是海门市常乐镇如意村近年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鼓励村民“家门口创业”的一个缩影。
              53岁的李平新是如意村25组村民,与其他3个创业同伴一样,之前都是做售卖豆芽及豆制品等的小生意。但近年来,小作坊产豆芽因产量小、工序复杂等,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就这样,“机械化豆芽生产”项目的出现,大批量生产天然无公害、易保存的豆芽,让李平新和同伴们嗅到了商机。“目前南通地区只见到一家,但规模不大,我们现在在做南通地区最大规模的机械化豆芽生产,以便占领市场。”李平新介绍说。但生产没有基地怎么办?李平新和同伴们求助村委会。村里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租借出房子,帮李平新解决了难题。记者看到,在如意村村部以东50米处,就是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优绿蔬菜加工基地。如今,白墙、蓝屋顶的厂房已差不多竣工,投资200多万元的设备到位,下阶段集装箱车、冷库等也将逐一完善。
        “小豆芽”要实现“大生产”了,而巧的是,如意村党总支书记曹宏飞介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小如意村就是远近闻名的“豆芽村”。如今,飞速成长后的如意村已是个大村,由原来的如意、渔兴、洪民、顺荣4个村合并,村民人口4065名,村域面积7200多亩,农户1650户,村民组49个。东靠青龙河、西至常乐镇文明村、南靠常乐镇为群村、北靠四甲海界河。为进一步带领村民致富,曹宏飞自2003年上任以来,不仅重视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鼓励村民创业致富。如今,全村水泥路通达率达25公里,直通门前田间,大大方便了农户,村营收入110多万元。
        “村里鼓励村民创业,一方面是农业结构调整,引进高科技农业项目;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曹宏飞说。近年来,村里积极帮助村民流转土地,协调矛盾,让村民安心在家门口创业、打工。两三年前,村里帮助村民流转了数十亩土地养羊,如今的养羊大户已成功转型祥荣羊业有限公司,实行产销一体及深加工,羊肉每天销往上海。今年,村里还引进苗木基地200多亩,帮助村民黄春辉流转了近100亩土地,种植香樟、桂花等苗木。此外,村里积极发展养殖业,利用苗木基地旁的十几亩面积,从去年10月份开始,租给村民养鸭。意识到由于一些农民年纪大了没法种地,导致一部分田地荒芜,村部还尝试土地集中流转,承包出去的土地租金,全部返还老百姓。这样,村民除了可以“坐地收租”,还可以去田里打工,日赚70至80元没有问题,如果卖力的话甚至每天最多可以做到200至300元。
作者: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