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南海种猪场沼气发电并网成功

09.11.2015  18:16
        海门南海种猪场自今年8月15日沼气发电并网至今,已向国家电网成功输送15万千瓦时电量。
        海门南海种猪场是2004年海门市从上海引进的大型猪场,猪场占地300亩,建有标准化猪舍38幢,猪舍建筑面积达50000平方米,拥有优质能繁母猪3000头,常年出栏生猪30000头,年出栏商品猪50000头。2008年,南海种猪场申报了省级大型沼气发电项目,2009年6月投资建成了1000立方米沼气发酵罐1座,300立方米储气柜1座,并配置了250KW沼气发电机组1套,2010年,自行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10000立方米盖泻湖沼气池一座,日平均产沼气4000立方米,日平均发电5000千瓦时,除去猪场正常生产、生活用电外,每天大约有4000多度点盈余。
        按照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第634号令)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发电,自发自用、多余电量接入电网,及分布式发电相关规定。今年年初,南通市农委开展沼气分布式发电并网试点,海门南海种猪场列为南通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15年初南海种猪场新租130亩土地,新建20000立方米的盖泻湖沼气池,增加了一套250KW沼气发电机组,8月15日,南海种猪场分布式沼气发电项目成功并网。今年由于并网迟,畜禽粪污发酵时间短,基本实现自发自用,销售余电不多,明年,随着菌种基数量的增多,产气量会大幅度增加,夏天更是产气量的高峰期。据初步估算,明年南海种猪场年产沼气可达1800万立方米,年可发电256万千瓦时,扣除自发自用部分,沼气发电并网运行增收100万元。
        沼气发电的成功并网,不仅有效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而且节约了资源,大大增加了企业收益,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