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全托管,“托”出农业新发展

06.09.2016  19:42

  眼下正值高温天气,市农机局工作人员对海门市22家粮食生产全托管合作社的水稻田机插秧面积进行核实。

  第一站是施成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创办人施明是江心沙农场机耕对的农机手,2002年农场改制,农机队解散。随后的几年里,他开始单枪匹马地为农户们完成部分机械作业。但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于是2010年,他施明成立了6个组的农机合作社,转型做起了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从施成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全托管服务合同上可以看出,从2012年开始,合作社与村里农户签订了合同,约定农户将农田交给合作社,全程负责粮食生产的种、管、收,收获作物归合作社所有,农户按年收获土地收益。为了提高合作社的收益,他们选择种植效益高且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2015年有合作社托管的土地小麦产量达475公斤,水稻亩产达625公斤,每亩增收近10%。由于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全托管服务,农民从传统的种田模式中解放出来。目前施成合作社服务区域遍及开发区三圩村、新远村、种羊场、畜牧良总场、南通开发区等地区,服务模式已摆脱单一的耕作模式,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迈进。

  第二站丰盛农机合作社。今年年初,该农机合作社投入100多万元兴建的粮食烘干中心正式投运,填补了海门粮食烘干中心的空白。近年以来,海门市对于申报主体是全托管项目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对粮食烘干点,每新增一台12吨级以上(含)粮食烘干机,补贴7.5万元。每个烘干中心配备12吨以上烘干机4台,每个烘干点配备12吨以上烘干机3台以下。丰盛合作社共种植1000多亩小麦、水稻,今年三夏收获的小麦就达80万斤左右,但是由于晒场有限,以往一到收获季节农户就十分着急,每天看几遍天气预报不说,还要到处求人提前联系晒场。今年,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购买了7组“麦稻之星”粮食烘干机,解决了稻麦收获的后顾之忧。

  什么是“全托管”?顾名思义,就是委托他人全权代为管理。粮食生产“全托管”,概括起来讲三句话——“农户提供土地,服务组织全程经营,收益协商共享”,这是该市农村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农村优质劳动力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日趋突出。现在,一种农业生产“全托管”经营体系成为南通市乃至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亮点。

  发展“全托管”有诸多好处,比如“全托管”经营主体为降低成本,会科学使用农药,减少用药次数30%左右,可有效地保护农产品的安全。全托管服务还带来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这不仅为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改善土壤,增肥增产。在托管服务过程中,合作社就像农田“保姆”,农户把土地交给合作社,一方面方便合作社大面积统一管理,实现机械化作业,另一方面降低了农药、肥料、田间用水等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既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又省钱,使入托农户增产又增收。这种模式为新形势下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2015年,全市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26家,新增全托管面积达3.1万亩,82家“全托管”项目通过南通市级验收,通过率100%。其中承担500亩以上全托管项目27家,呈现出农机服务与农业经营“双主体”融合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自我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

  “全托管”服务模式的种种好处,赢得人们的广泛认可。目前,对“全托管”服务点服务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政府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鼓励和扶持。同时整合各类支农涉农资金,优先扶持“全托管”组织,并在融资、农业保险、农业高产创建、农机购置、农机库房建设、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根据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南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将有一半以上的粮食作物实行全托管,基本覆盖到每个镇、每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