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16.03.2015  17:35

  近年来,海安县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突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引导,更好地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推动作用,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14年,在南通市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中实现“三连冠”。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亿元,增长1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1亿元,增长16%。 
  抓高企培育,打造转型核心力量。通过采取专题培训、培育后备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服务等措施,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8家。拥有国家火炬计划电梯设备、建材机械、锻压装备、磁性材料4大特色产业基地,总数居全省第二。2014年,海安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25.32亿元,增长24.15%,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46.58%,占比居南通市第一。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213个,南通市第一。 
  抓平台提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按照“政校共建产业研究院、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亿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校企研发平台、规模工业企业自建研发机构”的思路,分层次推进研发平台建设。目前,建有苏中苏北第一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点、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各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家。依托国家级海安开发区、省级海安高新区,建成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海安智能装备研究院、苏州大学海安先进机器人研究院。重点推进16家企业研究院建设,目前已建成联发、西蒙、天楹等13家企业研究院。加快提升创业孵化能力。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 
  抓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持以产业培育部门、区镇为主体,开展高频率、多层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校企牵手联姻。2014年,成功举办“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新增30万元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187项,实施成果转化项目58项,支付经费1.1亿元。获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15项,占全省九分之一。常态化推进企业与中科院对接合作,中科院周成虎院士海安工作室建成运行,先后与中科院系统开展产学研合作洽谈36次,签约项目25个,正在实施的有13个。2014年12月举办的“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成效明显,中科院35家院所近百名专家齐聚海安,与该县460多家企业负责人交流恳谈,共商“院地合作”大计,达成合作意向120多个。2015年2月,海安高新区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抓发明创造,增强核心竞争力。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建设要求,加强政策引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水平,涌现出一大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4年,高标准通过省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单位验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年新增4件发明申请、新增2件发明专利全覆盖。海安开发区成为苏中苏北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南通市唯一的首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6家)。截止到2014年12月,海安县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134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58件,南通市第二,率先提前实现现代化指标要求。 
  今后,海安将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暨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巩固深入、扩面增量、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实施一批产学研项目,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引进一批高端成果,建设一批成果转化基地,建强一批高端研发平台,提升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型城市,真正让科技创新成为海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成为海安最响亮、最有含金量、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名片。

来源:海安县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