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全力破解胡桑减少困境 着力巩固提升造林成果

04.11.2014  11:38

  栽桑养蚕是海安县林业的一大特色,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海安素有“中国胡桑之乡”的美誉,高峰时期的胡桑面积达16-18万亩,是海安县林木覆盖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安县林木覆盖率的重要支撑,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比较效益的下降以及农民增收致富途径的多元化等,导致胡桑面积逐年减少,对海安县林木覆盖率的稳定和提高带来很大的压力。对此,海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分析研判,一方面采取得力措施服务广大蚕农,稳定蚕桑面积,延缓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创新思路举措,大力度开展植树造林,着力巩固提升造林绿化成果,并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今年全县林木覆盖率达23.25%,在全市排名继续靠前,特别是今年代表江苏省接受了国家林业局对海安县近5年造林实绩和造林保存情况的核查,获得了“双一百”的好结果,创造了新的标杆,得到检查组和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全面增加造林面积
  按照“绿色南通”的具体要求,建设“大美海安”的目标定位,以“两沿三园”为造林重点区域,挖掘造林潜力,特别是大力度推进项目造林、工程化造林、租地造林,造林成效得到大幅度巩固和提高。2012年海安县率先实施了沈海、启扬高速公路(海安段)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每侧绿化带拓宽至60m,计6000多亩,工程化造林三年管护期,绿色通道的生态效应和美化效果日益显现。2014年又实施了新328、新204国道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每侧绿化带拓宽30米,造林4200多亩,高速、国道绿色通道的建设,搭起了绿色海安的主体框架。在做好“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绿化的同时,重点推进村庄绿化建设,县政府专题出台相关文件,制定政策,实施全县村庄绿化工程,凡2012~2014年每村绿化金额超过20万,每村补助30万,绿化合同金额少于20万的,每村补助20万,验收合格的按30%、30%、40%分三年与各村结算,三年共建成68个绿化合格村,村庄绿化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2011年开始建设的水韵里下河项目,面积达1000亩的湿地公园已初步建成,目前已具备接待能力,成为南通市首个向省申报的湿地公园。
  坚持增加面积与加强管护两手抓,有效巩固造林成果
  一是建立健全林木管护机制。对工程造林落实2-3年管护期,根据林木的达标保存情况,分年度按比例付款,增强了施工单位的管护责任;按林木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落实管护目标、人员、费用,对南莫镇开展的圩堤绿化产权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度宣传推广。二是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近年来,随着造林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林木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2014年海安县针对林木天牛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及时与省林科院对接,开展释放天敌寄生蜂的试点防治,以期降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程度,同时开展打孔注药的化学防治方法,也已取得初步成效。三是加强宣传和林业执法力度。海安县专题研究部署了造林绿化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在“海安日报”和海安电台“农家农事”开设绿化宣传专题栏目,认真开展林业执法监管,用典型事例开展宣传教育,遏制乱砍滥伐行为的发生。
  坚持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和经费保障三同时,促进绿化工作扎实推进
  每年县主要领导亲临绿化现场调研,组织研究制定绿化工作意见,到绿化一线参加植树、调研考察、协调服务,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形成了绿化造林的浓厚氛围。全县组织管理体系健全,责任落实到位,县政府每年把造林绿化列入对各区镇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与区镇工作人员考核奖、绩效工资挂钩,县镇两级财政支持造林绿化的力度逐步加大,确保了造林绿化工作的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