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军航空兵部队远海训练成常态

12.06.2015  09:24

  中国海军发布消息称,海军航空兵飞机6月10日赴巴士海峡以东的西太平洋海空域,与航经该海域的海军远海巡航编队进行了舰机协同训练。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这是近三个月来,中国军队在公开的演训和文件中,至少第四次提及“远海”。 

   消息 

  巴士海峡以东进行实战化科目训练 

  海军新闻发言人梁阳介绍称,在此次远海舰机协同训练中,海军舰艇编队和航空兵多型飞机编队进行了多个实战化科目的训练,检验完善了相关战法,达到了预期训练目的。 

  梁阳指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和航空兵在巴士海峡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是年度训练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地区和目标,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训练过程中没有影响相关海空域的航行和飞越自由。 

  梁阳表示,组织舰艇和航空兵开展远海协同训练,是世界各国海军的普遍做法,也是中国海军的常态化做法,今后还将继续开展类似训练活动。 

  据了解,“舰机协同”是航空兵部队远海训练的主要形式。结合远海战备训练,同步带动其他各型飞机、水面舰艇兵力和指挥机构,进行侦察预警、精确突击、支援掩护、对空防御和指挥控制等内容的演练。 

   解读 

  常态化训练提升远海机动作战能力 

  海军航空兵部队是现代化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军使命任务的拓展,海军航空兵开始更多进入人们的视野。 

  他们的航迹从近海延伸至远洋。在亚丁湾护航、地中海联演、印度洋搜救,以及海上维权、战备巡航远海训练等重大兵力行动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根据中国海军披露的消息,近年来,海军结合舰艇编队战备巡航远海训练和实兵对抗演练等时机,先后组织多机型多批多架次,经宫古、巴士海峡赴西太平洋等海域开展训练。 

  远海实战化、常态化训练的持续深入,使得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应急机动、舰机协同、空中格斗、低空突防、远程攻击、精确打击等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海军航空兵所有战斗团都能担负跨区机动作战任务,担负战备值班的飞行员全部完成实战化训练,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标志着海军航空兵的整体作战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海军航空兵部队不断拓展前伸海空兵力战备活动空间,稳步推进远海训练常态化,有效提升了远海机动作战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 

   盘点 

  军队三个月来至少四提“远海” 

  将近3个月前,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在广州发布消息称,中国空军首次组织航空兵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据北青报记者梳理,3个月以来,海空部队以及国防白皮书中至少4次提及“远海”一词,而远海训练的目的则是提升“远海机动作战能力”,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地区和目标。 

  3月30日,申进科表示,中国空军飞机经巴士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当天返航,达成了既定的训练目的,圆满完成任务。他说,组织远海训练,是提升空军部队作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大国空军的普遍做法。中国空军此次组织航空兵经巴士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是年度训练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常需要。 

  5月21日,申进科再次在南京发布消息说,中国空军飞机飞越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当天返航,达成了既定训练目的,圆满完成任务。 

  他表示,这次远海训练,飞行训练区域为国际空域,飞行高度避开了民航主用高度层,国际航班飞行没有受到影响。此外,这次训练也是年度训练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地区和目标。 

  5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首次明确,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 

  新华社报道称,这是曾经长期以“近海防御”为战略要求的中国海军近年来的第一次转型。“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的新要求意味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海将成为常态,与之相应的执行远海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也将得到着力提升。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