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传媒: 多元布局构筑“传媒金字塔”

12.08.2015  18:03
     

通过多元布局,传统媒体可以进行更多平台化的探索。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雪昆 梁晓龙
  

      作为我国第一家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省级报业集团,浙报传媒在传媒行业收入整体下滑的形势下,缘何保持营收和利润的持续稳步增长?缘何实现国有资产的大幅增值?缘何在新媒体领域聚合了6.6亿互联网用户?……在这一系列的成绩面前,他们有哪些多元发展的经验、体会、感悟可以与业界分享?

      着力“新闻+服务”

      上市以来,浙报传媒在传统媒体特别是报业集团整体收入和利润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截至2014年12月31日,浙报传媒市值达216亿元,其中浙报集团控制的市值已达107亿元,较上市前国有资产净值增长14倍,较上市当日增值4倍,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增值。

    谈及如何最大化释放国有文化资源活力,不断提升媒体集团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方面的体会时,浙报集团副社长、浙报传媒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蒋国兴认为,媒体融合转型需要“重塑传播逻辑,再造商业模式”,因此,在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浙报传媒加快推进“本土化新闻+本地化服务”战略,在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库为内核的基础之上,紧扣新闻资讯、政务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生活服务这一主线,进行垂直领域和区域性的“新闻+服务”平台化探索。

    在新闻传媒平台建设方面,仅“浙江新闻”客户端安装用户半年内便突破500万,目前已接近800万,创造了省级党报创办新媒体产品快速成长的纪录。浙江手机报和浙江在线全新改版,浙江手机报用户数快速超过700万,浙江在线日均访问量超过1200万人次。

      服务方面,浙报传媒发挥传媒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加快垂直性、专业性资讯类媒体的科学合理布局,广泛开发了针对政务、旅游、医疗、体育、餐饮等各细分领域的专业资讯服务产品,创办的300多个垂直细分的微信账号及专业APP,订阅用户超过千万,巩固了读者市场,推动了传统媒体读者向数据用户转型。

 “通过分众化的精准营销,集团加快推动以互联网产品为中心的传媒资讯生产、传播、经营模式创新,将服务落在实处的同时,取得了读者的信任,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蒋国兴分享着自己的体会。

   同时,蒋国兴表示,在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报业集团应以大数据库为基础和纽带,强化本土化、社区化,探索线上线下用户融合的文化服务O2O模式,从而形成融新闻、资讯、服务为一体的全媒体融合服务平台。通过延伸媒体资讯与服务的产业链条,浙报传媒重点推进的以“小电商,美生活”为特色的钱报有礼电商平台建设,集联合营销、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一体,架构起一个主网站、八个分馆、APP客户端、微商城、微信矩阵、体验店、物流中心等,2014年上线当年交易额就超过1亿元,实现纯利润500余万元。

      在主业上做加法

   由于浙报传媒在产业发展布局中起步较早,体会也更多。在总结这些年来的切身感受时,蒋国兴表示,集团一直坚持的“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发展理念,理顺了传媒主业与相关多元产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元产业的有益实践,为集团推进融合转型积累了资本、人才、机制以及重要的文化要素资源。

      对浙报集团而言,跨领域产业拓展不是集团传媒产业之外的“锦上添花”,而是集团积极应对传媒发展变局,以用户为核心打造“文化传媒金字塔”,实施从传媒业向以传媒资讯为核心的综合文化服务业战略转型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在实施文化产业投资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倾向于加快集聚集团转型所需的用户、技术和服务平台等要素资源,而不能为了多元而多元,那样不但不会为传媒集团发展带来帮助,反而会牵制更多传媒转型的精力,最终错失产业创新发展的契机。”蒋国兴强调。

    那么,多元投资在如何确保不偏离传媒主业的前提下延伸布局呢?蒋国兴解释道,投资文化服务产业,在用户和服务内容的层面,都有聚合效应。浙报集团投资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战略思维是,通过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用户与传媒产品读者构筑“用户塔基”,用多样性的文化服务和传媒资讯服务形成塔的主体,塔尖就是传媒集团的核心价值传播,以此构成集团传媒文化金字塔,确立了传媒主业和文化产业新业态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

    “在推进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我们的发展理念是要把报纸读者向多元用户转变,由大众化传播向分众化传播转变,由提供单一新闻资讯向以综合文化服务为主的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转变。”蒋国兴强调,以前传统媒体面对的竞争对手只是报业同行,只要前进一点就可以有改革红利,就可以体现改革先行优势。“下一步投入到媒体融合大业,我们不得不挑战市场上资本充沛、体制灵活、人才汇聚的优秀互联网企业。传统媒体只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改革,将不足以担当起融合转型的重任。”

      把握“三好”标准

   传统媒体在涉足多元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扬长避短方能事半功倍。而在蒋国兴看来,作为媒体集团,涉足多元,有品牌、传播甚至现金流等优势资源,但人才、机制方面却是很致命的缺陷。因此,浙报传媒在发展中总结的“三好”标准在多元产业发展中可谓缺一不可。

   所谓“三好”,一是好项目。浙报集团成立之初,他们涉足了资本投资和房地产两大多元产业,这正好是21世纪前10年我国发展最迅速的两大行业,搭上了顺风车。近几年实施“新闻+服务”发展战略,则侧重于投资与传媒相关联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如数字娱乐、媒体电商、养老服务、网络医疗、教育培训、文创园区、文化投资与金融等。这些产业本身就是国家文化兴国的大战略下,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同时又是较能发挥传媒资源优势,能与传媒主业形成融合互补的产业。

      二是好团队。再好的项目,没有优秀的执行团队,也难以成功。执行团队既要立足于培养,也要立足于引进。虽说各个行业人才都很重要,但不可否认,传媒业要多元化发展,更缺人才。

      三是好机制。多元产业多数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以市场化的原则优化资本配置,以企业化的要求规范内部管理,这是必修课。通过联合社会资本,与业内优秀的企业合作,不仅是资源、品牌、经验上的借力,也有利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从而提升企业化管理和运营能力。

   回顾前几年的发展路径,审视当下的媒体融合环境,蒋国兴认为,随着互联网对原有文化需求及满足手段的改造,走传统的新闻门户型的平台路线日益艰难。而未来的新闻,将在具备社交关系的互联网平台上被阅读、被消费。新闻业作为独立产业的商业闭环模式将被打破。因此,未来能有前景的商业模式,是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为传播机制,以互动为内容生产的动力,以多媒体为特色,新闻、资讯和服务有机融合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