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

06.05.2015  13:23

 

泰州粮食局海陵分局 林育庆

 

一、当前现状

现在一些企业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在弱化,乃至于有的已经到了形同虚设的地步,这一严峻现实如不加以重视和改变,那么企业基层党支部软弱涣散的程度和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其后果非常严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基础就是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

二、原因分析

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思想上存在认识误区。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现在上上下下很多人认为企业基层党支部就是个形式和摆设,甚至认为是个累赘,在工作中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做的都是无用功,所以支部工作才会停留在表面,做做样子、应付考核。支部书记变成了闲职,不少部门是作为安慰性岗位来用的。即使党政一肩挑的,也是以政为先、以政为主,想不起自己还有支部书记一职在身,也不知道支部工作该干些什么。如何消除这个思想上的认识误区,难度不小,但关键还是先要从真正认清企业基层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入手。企业基层党支部真的没有作为了吗?不妨先温习一段党史。

三、历史启示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带了一支部队向井冈山前进。可是他怎么也稳定不了这支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的部队,开小差逃跑的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整个排利用放哨的机会带枪集体逃走的现象。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意味着什么,毛泽东同志很清楚。他设想,如果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并通过这个组织去密切联系战士群众,那么部队肯定会巩固下来,并且会得到发展壮大。于是他采取果断措施,在工农出身的战士中大力发展新党员,同时在连队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支部书记(党代表)由上级选派。果然,支部一建立,连队立刻有了灵魂。各支部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着重做好三件事:一是学习当前形势,明确理想和目标;二是了解战士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工作,解除他们的顾虑,坚定革命的信心;三是积极培养和发展新党员。支部建在连上,最大的好处是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每个普通战士都可以直接同党见面,党生活在群众中,群众也生活党中。党支部既是对内联系群众的核心,又是对外作战的战斗堡垒。这就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

毛泽东同志把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和做法,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启示是:一是基层党支部的极端重要性;二是要高度重视支部书记选配工作;三是基层党支部最要紧的工作所在。

四、改进方法

基层党支部的重要性要求党建考核必须严格。要注意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学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实效的考核,弱化形式上的考核;增加定性方面考核,减少定量方面考核。不能把考核经济工作的做法简单移植到党建考核上来。否则,考核细则密密麻麻几张纸,指标多少项,考核的结果却不一定客观准确,搞得下面也是疲于应付。一个支部党建工作好不好,不在于软件资料多齐全,活动多频繁,总结有多长,关键看这个单位干部职工日常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如何。

要把选准配强支部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真正摆上重要位置,不能有无关紧要的麻痹思想。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灵魂人物,战斗堡垒的总指挥。很多实例证明,支部书记强这个支部就强,支部强这个单位才会人心齐、干劲足、风气正。

毛泽东同志在“三湾改编”时提出的基层党支部三件核心工作至今仍是支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点不过时,企业基层党支部仍要紧紧围绕这三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抓宣传教育。“宣传这块阵地,你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党的基层组织就是要牢牢守住宣传阵地,通过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方式方法对党员进行长期不懈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还要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本单位工作思路和目标,从而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始终保持党员思想上的先进性;其二,践行群众路线。深入了解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情况,做到经常与他们双向交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同时虚心听取他们对组织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其三,在工作中注重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模范带头作用。现有党员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对党员的要求不能混同于一般群众,要有更高要求。同时要注意在工作中发现积极分子,做好鼓励和培养工作,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大道至简,这三方面工作,既是支部核心工作内容,又紧密贴合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当然,在做好这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丰富支部工作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但这三方面工作是基础,不能舍本求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