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打造“四型合一”城市

19.02.2016  15:19
 

近年来,洪泽县围绕“湖滨生态旅游名城”的目标定位,按照“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精”的思路,精心谋划城市发展,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全力打造生态、文化、开放、智慧“四型合一”的现代化城市。

突出规划引领,打造湖滨生态名城。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遵循城镇化和城乡发展客观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市综合交通、排水防涝和燃气、城乡统筹等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多规融合”文章,统筹安排城建项目建设。做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评估,统筹地下各类设施、管线布局,实现合理开发利用。二是做足城区水绿文章。围绕“引水入城出灵气、临水规划出景点”的思路,推进城市水系建设与河道整治,推进河、岸、路、绿“四位一体”生态治理。分期分段治理浔河、洪新河、砚临河等河道。建设“10分钟公园绿地全民服务圈”,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三是推进湖滨生态建设。规划建设了水利文化主题园、游艇会所等岸线项目建设,做点成景,连景成线,形成洪泽旅游的最佳景观带。四是完善老城生态体系。对老城区特别是棚户区进行分期改造,成片开发。

紧扣城市特色,打造湖滨文化名城。 深入挖掘洪泽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一个品牌、两个集聚带、五大文化板块。“一个品牌”,即:以大湖文化为基础的洪泽湖生态文化品牌,以生态乡村、生态城市、生态旅游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资源产业化。“两个集聚带”,即:沿洪泽湖以古代水利遗址为代表的水文化集聚带,沿白马湖以现代农业为代表的生态文化集聚带。“五大文化板块”,一是道口美食文化板块,以景湖生态大酒店、朱坝活鱼锅贴城、水产批发大市场为主要载体,将湖鲜美食文化与道口文化相融合,形成洪泽品牌美食文化;二是创新创业文化板块,依托省级软件园安芯智能港,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三是市民休闲文化板块,把位于县城中心的县文化中心、洪泽湖文化广场、欢乐广场、砚临河风光带、1956特色街整合为市民休闲文化的中心区;四是湖滨旅游文化板块,以古堰和大湖为依托,以水釜城为核心,带动形成以“渔文化、水文化、古文化”为内涵的湖滨旅游文化。五是镇村特色文化板块。

完善交通体系,打造湖滨开放名城。 按照“通达、通畅、通联”的要求,建设348省道、330省道,提升对外开放能力。构建便捷畅通路网。实施了348省道城区段,完善了东风路、人民路等主干道,建设路、健康路等次干道道路功能,形成主、次、支三级分明的城市道路网络。道路建设做到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绿化、管线、亮化、路标、路牌、交通信号灯等一步到位,一次成形,建一条,成一条,靓一条,以路成景。打造特色景观大道。从高速道口直通湖区的迎宾大道、门户通道,形成“单体建筑有特色,整体景观效果好”的建设布局,形成洪泽标志性、景观性、礼仪性的城市名片。提升水路通航能力。加强与骨干航道沟通的支线航道建设,开挖并延伸砚临河内河航道,形成干支相通、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区域联网、航道畅通的江海河联运航道体系。做大做强洪泽港,建设经济开发区作业区,打造洪泽标志性港口和港口物流基地,服务于经济开发区和盐化工园区工业,让航道通企业,码头进车间。

提升城市功能,打造湖滨智慧名城。 按照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健全城市设施配套及智慧化升级。规划建设了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完善了城东片基础设施配套,改造了雨污水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静态交通设施,做优城市亮化。以城市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整合共享,整体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建设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构建涵盖规划、供水、排水、燃气、市容、环卫、绿化、园林等方面的智能化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城市智能化管控中心,实现城市关键运行系统状态自动感知和事件智能处理,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促进城市产业智慧转型升级。加强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全方位应用,推动业务创新和管理模式转变。构建“”、“”、“”状分布的智慧产业格局,实现优势互补、差异竞争、协调发展。(洪泽县规划局:张学农  陈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