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岔河现代农业春色满园

16.03.2015  12:03
       
        初春时节的岔河镇,广袤的田野上一片碧绿,空气清新,生机盎然。从西向东,从南向北,满园春色尽收眼底:建成不久的陈向村1万亩高标准农田成为全省农业开发的样板,六大主导产业的规模特色种植养殖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销售+加工”的一条龙格局,数十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角”,带领着全镇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地处白马湖畔的岔河镇,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农副产品极为丰富。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着力扶持和培育稻米、蔬菜、林牧、水产、食用菌等六大产业,先后建成了农副产品生产特色基地28个。全镇农田治理改造通过了市级验收,有机稻米产业园、水生植物产业园、高效渔业示范园、农(渔)光互补观光园、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洪泽湖鸭(鹅)养殖加工基地等农业开发项目已初具规模,新绿食品、胜伟食用菌等公司还被评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镇已获得国家认证标志的无公害绿色产品18个。其中异育银鲫、中华绒螯蟹成为农业部首批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产品,“两湖牌”松花无铅溏心皮蛋荣获国家银质奖,“岔河牌大米”、“白马湖牌”河藕、芡实入选全国知名品牌。
        作为农业大镇,岔河近几年浓墨重彩描绘现代高效农业美丽画卷,镇分管领导说:“加快新农村建设,核心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是瞄准现代高效农业,加快走好农业产业化之路。”该镇围绕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机械现代化、种子种苗现代化、科技服务现代化等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加大自我财政投入和向上争取开发扶持资金的办法,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近年来,该镇聘请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编制农田综合开发和整治规划,先后对岔南、岔北两大农业片区的农田、水渠、林网、道路进行连片开发治理,完成中低产田改造8.8万亩,复垦土地近1万亩,营造农田林网近5万余亩,水利工程配套率达90%,使昔日的中低产田变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拥有千亩耕地的西陈居委会家庭农场主何广六的脸上笑开了花,“以前,田不成块耕作困难,机泵搬来搬去打水。现在机械下田很便利,田头闸门一开就放水,又省力又省钱。”他说出了许多农民心窝子的话。
        在岔河,勃发兴起的特色种植养殖业,犹如雨后春笋。这里的农民从一亩地里“”出万元收入不再是梦,不再是一户两户、十户百户……在超群、江淮、金李等村,一片片绵延起伏的钢架或竹架大棚整齐地排列,蔚为壮观,这是该镇正在打造扩大的绿色蔬菜示范园,今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亩。在超群村,10多户农民正在新建的大棚内采摘辣椒、西红柿,随行的村支书告诉笔者,全村有400个大棚、600亩耕地,每亩收入最低1.2万元。像蔬菜发展一样,全镇畜禽、水产、林果等齐头并进,涌现了一批百头养猪场、万只养鸡场、万亩养鱼场和数十万只四季鹅、蛋鸭养殖场等产业基地。
        岔河现代农业的“大戏”还在于把丰富的农副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不断兴起壮大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纪经人队伍和电商企业,让现代高效农业逐步走上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市场化建设的轨道,使农民的“钱袋子”日渐丰厚,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新绿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例证,该公司常年热闹忙碌:一边拥有8万只洪泽湖蛋鸭养殖场,一边回收加工蛋品和销售,以此拉长全镇蛋鸭产业链。胜伟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今年将在西陈、张马等14个村新建140幢食用菌生产用房,将产品向深加工方向发展,鲜茹上市场,干茹进超市,罐头搞出口,公司可实现年开票销售超1个亿,食用菌种植村年增集体营业性收入10万元,食用菌种植户年均增收3万元。目前,全镇拥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48个,涉及种植、养殖领域21个行业,有农民经纪人400多名,形成镇、村、组、农户四级农产品营销网络,打造以岔河大米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园实现线上线下农产品开票销售超2亿元,全面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
       
作者:陈万乐植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