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沃土,崛起于创新,泽润于百姓 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思考

12.10.2015  18:22
根植于沃土,崛起于创新,泽润于百姓 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思考 - 新华报业网
根植于沃土,崛起于创新,泽润于百姓 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思考 - 新华报业网
根植于沃土,崛起于创新,泽润于百姓 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思考 - 新华报业网
根植于沃土,崛起于创新,泽润于百姓 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思考 - 新华报业网
根植于沃土,崛起于创新,泽润于百姓 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思考 - 新华报业网
根植于沃土,崛起于创新,泽润于百姓 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思考 - 新华报业网
根植于沃土,崛起于创新,泽润于百姓 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思考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2014中国吴江第三届文化产业投资推介会暨首届网络文化博览会

  中国旗袍小镇发布会及旗袍秀

  环太湖自行车赛

  2013年,中国宋锦文化园落成

  2015年迷笛电子音乐节

  黎里古镇

  吴江静思园

  苏州市吴江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调研

  中国江苏网10月12日讯 【核心提示】 5年来,作为江苏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地区的吴江,理性认识和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立足本土文化因子,珍惜文化传承,深耕文化土壤,创新文化机制,文化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区有文化产业企业1500家,列入苏州市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78家,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产品制造、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等行业。2014年,实现全区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98.45亿元,比2010年增长318.21亿元;2014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6.7%,比2010年提升5个百分点。到今年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计将达到7%,成为吴江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实现了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性转变。

  【一】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植于吴江本土资源的丰厚沃土

  2010年,吴江公布《关于加快吴江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重在可操作性,着眼于挖掘吴江现有的文化产业优势,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有创新性的布局,提出在面向未来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应占有一席之地,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由此拉开了该区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序幕。

  绘就这张文化产业蓝图的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经过几年的发展,根植于吴江本土资源的丰厚沃土,古镇文化、丝绸文化、园林文化等,都成为该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温床。

  坐拥同里、震泽、黎里等历史悠久的古镇,发展古镇旅游文化是一大突破口。

  发展较早的同里古镇,一直是吴江远近闻名的一张名片。2014年,同里古镇的旅游人次同比增长3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总量增幅创历史新高。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大力度投入,去年以来,同里古镇以七大提升工程和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大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模式,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由单一的“门票经济”向真正的“产业经济”转变。作为古镇发展中的“后起之秀”,震泽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古镇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业态的“三大提升”。黎里古镇从2012年开始,启动了总投资超8亿元的30多个项目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古镇修复,古镇初步呈现旧时风貌。吴江针对古镇旅游业态还不丰满的现状,引导发展更多有特色、有品质的古镇错位发展,打造吴江旅游“新水路”。

  以宋锦为代表的丝绸文化以及大量以丝绸为主题的文化创意项目也陆续落地。

  丝绸,是吴江的另一张名片。2013年12月,投资2000多万元的中国宋锦文化产业园落成,园区展示了宋锦历史、织造技艺、设备变迁和APEC领导人服饰,并提供宋锦服装高级定制,体现了吴江企业传承与创新丝绸文化的实力。同样在2013年,苏州市级振兴丝绸产业专项导向资金项目公布,震泽镇丝立方、太湖雪、山水、慈云、辑里等9家丝绸企业的13个项目获得苏州市振兴丝绸政策支持。同年11月,震泽镇还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命名为“中国蚕丝之乡”。作为吴江文化产业的重要一极,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吴江的丝绸文化产业已经逐步扛起“重振苏州丝绸产业”的大旗,在产业和文化方面具备双重影响力。

  园林文化等丰富而地域特色明显的文化类别,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坐拥园林翘楚退思园的吴江,与其他江南城市一样,园林众多,园林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是当地引以为傲的资源。上世纪90年代,另一座现代园林的崛起,则预示了当地文化的延展性,那便是江南最大的私家园林——静思园。静思园结束了苏州私家造园中断百年的历史,使苏州园林这棵老树又长出新的嫩芽。静思园建成后,参观者络绎不绝,接待游客已近千万人次。如今,漫步吴江园林,传统与现代兼容,古典的园林文化焕发了勃勃新生。

  此外,在吴江,黄酒文化、运河文化、国学文化、宗教文化等地域特色明显的文化类别,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内涵。

  在吴江,植根于当地本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文化就是产业,产业就是文化。发展文化产业要避免‘千城一面’,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表情’。”这是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志芳心中的蓝图。

  如今,这份蓝图正在变为现实。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动下,吴江围绕“乐居吴江·创意无疆”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当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不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会展广告、演艺娱乐、印刷复制、艺术经营等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丰富、多元投资旺盛、市场需求繁荣”的发展格局,一个具有吴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二】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崛起于创新,受益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导向

  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受益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导向,崛起于创新发展。从产业层次看,以“创新”为核心,文化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并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

  首先,传统行业焕发新生。转型升级之路,需要一方面深深地根植于传统中,另一方面,极力让传统与时尚形成有机结合。比如吴江的丝绸文化产业。2013年,苏州丝立方家纺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额7000多万元,得益于该公司转型升级,花费巨资引进一套先进的丝绸喷绘设备,专门用于制作高档真丝产品,从而名扬海内外,坐上震泽百余家同类企业的“头把交椅”。而位于吴江开发区的苏州雄鹰笔墨科技有限公司,之前长期生产和经营圆珠笔油墨专用染料。在科技创新、创意转型的理念引导下,研发出橙、绿、天蓝、粉红等十几种彩色油墨,填补了国内圆珠笔彩色油墨的空白,如今,雄鹰笔墨产品在国内油墨市场占有四成份额。

  其次,文化旅游转变形态。文化旅游是吴江文化产业中权重较大的板块。如今,旅游形态已发生改变,以往传统的观光型旅游被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旅游所取代。去年5月,有“第一户外音乐节”之称的迷笛音乐节落户吴江七都。去年12月,七都与太湖迷笛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确定2015年至2029年期间,依托太湖迷笛营的800亩湖景园区,开展太湖迷笛音乐产业园建设,将七都打造成为立足环太湖及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现代音乐人才培养交流基地,现代音乐版权管理和结算中心,音乐现场演艺中心和青年旅游露营目的地。今年5月1日至3日,首届太湖迷笛音乐节成功举办,吸引了近4万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

  见微知著,吴江凭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利用相关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古镇旅游,大力打造东太湖百里风光带,建设省级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新兴生态文化旅游业态,丰富了吴江文化旅游的层次。

  再次,文创园区拔地而起。2014年晋升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太湖新城科创园,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面向全球引资。科创园被称为小微企业的孵化器,3年一个孵化周期。在入驻企业中,不少企业已崭露头角。发展文创产业,需要规划为引领、项目为支撑、园区为载体、政策为保障,太湖新城科创园只是其中一个代表。目前,吴江已拥有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告创意产业园、汾湖高新区科创园、盛泽纺织创意产业园、太湖新城科创园、震泽蚕丝创意产业园等11家文化产业集聚区,成为一个个文创企业孵化的“大本营”。

  最后,一批新型业态诞生。吴江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批更加前卫、更加年轻的新型业态也正在形成。

  制作出大受好评的原创动画《水珠宝贝》的吴江品尚良子动漫有限公司,出品了院线动画片《摩登森林之美食总动员》的苏州龙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些主要从事动漫、网游等新兴行业的企业,孵化成长成吴江发展动漫产业的“领头雁”。而已被该区定位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影视产业更是迎来了发展契机。同里依托古镇人文元素打造影像同里,构建了景观层次丰富的具有同里色彩与味道的影视资源,逐步形成影视前期创作、后期制作、人才培训、文化传播等产业聚集形态,驱动了区域文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进程。

  【三】打造创业热土、宜居乐土,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要润泽于百姓

  发展文化产业的终极目标,还是造福百姓。利用一切发展的可能,打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让吴江成为创业创新的沃土,也让吴江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

  政策利好,让文化投资成为“必然选择”。

  吴江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尤其注重推介引导的作用。当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搭建宣传平台,组织企业参展大型展会。比如,积极组织企业参展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积极筹备中国吴江文化产业投资推介会等。据统计,2012、2013两届招商会吴江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约35.2亿元,这极大提升了吴江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2014吴江第三届文化产业投资推介会暨首届网络文化博览会,将文化产业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作为主题,进行了全区28个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与推介,签约的意向项目超过20亿元。

  除了推介引导,财政支持补贴同样必不可少。吴江区级财政从2010年起,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1500万元,重点扶持十大行业的优势文化产业项目、产品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到目前为止,已有80多个项目获得了引导资金资助。为更好地解决融资难问题,吴江还设立了1亿元的文化产业担保基金为文化产业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去年,吴江共获得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270万元,创历史新高。

  打造更加优越的人才环境,形成人才吸引“磁场”。

  吴江全区从事文化产业的就业人数近5万人。而根据统计,该区文化人才总量仅1920人,其中,文化产业类人才739人。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上,吴江文化产业类人才尤其是高端文化创意人才还是处于匮乏的状态。

  文化产业人才是文化企业的重要支撑,为此,吴江从三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是鼓励吴江本地学校开设文化产业班。建议苏州信息技术学院开设创意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动漫、广告服务等相关专业,通过本地大专院校培养专业人才充实吴江文化产业行业队伍。二是搭建吴江籍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建立吴江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实验基地,引导文化创意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三是建立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候鸟基地”,招募大师的作品在吴江展示、销售,吸引高端人才来吴江指导教学、休闲度假。

  让老百姓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吸引服务外来人口创业、旅游的同时,更让本土百姓感受到发展带来的优渥成果。在这一点上,同里的发展具有代表性。它是著名旅游胜地,也是一个让百姓生活的古镇。“景区和社区合一”成为同里古镇生命力的源泉。2014年,同里重点开展古镇秩序综合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古镇农贸市场改造、小商品市场搬迁、富土邻里中心启用和古镇区实施车辆规范化管理等。同时,同里还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完成古镇区污水截流工程和立面改造工程;全面检修古镇区破损旧墙体,对3000余户居民房屋进行安全排查和整改;推进古镇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完善古镇社区功能,确保民政、低保、劳保、退管及医保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景区社区化、社区景区化,让百姓享受更多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

  【四】吴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抢抓国家战略,呼应时代发展

  吴江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并形成了自身特色。随着远景规划的制定以及配套政策的实施,吴江的文化产业正抓住战略机遇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吴江在发展文化产业时,也面临着诸多需要破解的瓶颈。梳理吴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是为了绘就未来更好的发展之路。

  目前,国内发展形势风起云涌,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能否抓住“国家战略”,呼应时代发展需求,成为吴江文化产业能否再进一步的关键。

  可以预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正成为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加强经贸合作的重大机遇。截至目前,吴江区企业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的7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今年1-4月,吴江区共与32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完成进出口贸易82.3亿元,与47个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完成进出口贸易57.5亿元。

  而“丝绸”正是“一带一路”的标志,也可以成为吴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图腾”。推动科技元素与品牌文化创新结合,依托高新技术对传统丝绸产业的技术改造,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打响吴江本土丝绸产品品牌、提升吴江在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机,拓展“宋锦”、“蚕丝被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将大有可为。

  同时,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爆发式发展机遇,“智能吴江”概念应运而生。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4.0概念方兴未艾,定位于以先进制造业立区强区的吴江,发展智能工业已成为当地重点抓住的机遇及转型的方向。为此,吴江出台《关于加快全区智能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实现以智能制造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构想。据吴江区经信委统计,吴江全区1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试水智能制造六大环节的企业占90%以上。

  此外,“互联网+”的时代呼啸而来,与互联网有着天然联系的文创产业,绝不能缺席。无论是从行业前景还是从国家扶持层面来看,互联网行业都已经进入了一个爆发式发展的阶段,在“互联网+”的大潮中,发展文化产业是吴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工业4.0时代”最大的进步和应有之义。

  历史的机遇,就在眼前。

  松凌 辛桦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