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蜗牛奖"是打破一团和气干部激励机制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向“懒政怠政”亮剑,公布首批“蜗牛奖”获得者名单,12个部门(单位)被公开曝光。这种别具一格的创新举措,吸引媒体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推出这类严肃中带点“戏谑”味道的奖项,既是吸收民间智慧创新考核激励干部的好思路,也显示出地方政府治理懒政怠政的决心和勇气。政府来发“蜗牛奖”,类似于“黄牌警告”,是要让慵政懒政怠政者感到难堪、羞愧、没面子,让领奖人“入脑入心”,让机关干部“步步惊心”,真正改变不良作风,力行三严三实提升服务水平。
无独有偶,这也令人想起两年前渭南市的类似举措。当时,渭南市召开的2014年县区的政绩考核,会上有6个县市区领到“最后一名”奖。不管是渭南市还是泰州市,皆用新闻媒体的监督力量来曝光治理“慢作为、不作为”现象,让干得出色的区县部门和个人接受表扬和赞誉,让干得不好的在公众场合红红脸,出出汗。两者最大的特征是,考核评比打破了“一团和气”的氛围。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为解决“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纷纷出台了工作实绩考核机制,对重点工作和重点任务也定期加强督查督办,虽有成效,但还是像“算盘珠”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表彰优秀者时才会点名、颁奖,而对落后分子往往以“一些干部”“某个部门”等模糊字语一笔带过。一团和气的评比,令后进者缺少“刻骨铭心”的记忆,问责效果不够强烈,这样的考核对推动工作的作用难免打了折扣。
无需回避,政府部门吸引眼球的考评作法总是伴随着“作秀”的质疑。面对质疑,拿出实效才是最好的回应。泰州“蜗牛奖”的设立,对于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部门责任人具有倒逼作用,已经初见成效。而渭南市的效果更为明显,据介绍,该措施实施后,连续两季度领取“黄牌”的区县基本上没有。实践证明,要求千遍万遍,不如问责一次。治懒治庸必须打破一团和气,不光要用好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也要用足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
一般来讲,谁也不愿意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刺激了干部的羞耻心,“关键少数”才不敢掉以轻心。有官员表示,“如果领了“蜗牛奖”,我还怎么回家?你让乡亲四邻怎么看待我?”对于干部来讲,丢面子已是“铭肌镂骨”,更为关键的还在于涟漪效应。在“能上能下”的用人氛围之下,丢面子可能导致丢票子,甚至丢位子,必然影响到个人的政治前途。可以说,这正是“蜗牛奖”的威慑力所在。
“蜗牛奖”要成为常态化的“杀手锏”,才不失为整治懒政惰政的“强心针”,才能让后进者自觉清醒认识、发现问题、改善不足。然而,颁发“蜗牛奖”只是迈出了治懒治庸的第一步。政府部门不作为、慢作为,有的是能力问题,有的则是态度问题,开出的“处方”理当不同。如前所述,如果没有丢票子、丢位子的风险顾虑,如果没有党员信仰宗旨的自觉认识,没有三严三实的行动作风,单凭“蜗牛奖”的羞赧效应,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真问题。
干部“较真”,百姓才能“叫好”。当下,正值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摒弃“工作不尽全力,差不多即可”的为官陋俗,告别“拉锯不见末,出工不出力”的旧习;每一个基层组织对存在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讳疾忌医,才能鞭打“蜗牛”成为“奔牛”,打开干事创业的新天地、新气象。(宗国)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