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稻河古街区开街:原汁原味,百年老街今重生

03.01.2016  20:19

  新华报业网讯 观古井、看老宅、逛管庙,品香茗、喝咖啡、涮火锅。上月28日,省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泰州稻河古街区一开街,就吸引了数万市民,上海旅行社更是组织“千人旅游团”前来。刚刚开街的古街区,为何如此吸引人?

  “‘进了五条巷,如吃迷魂汤’,这是老泰州对稻河古街区的记忆。”在泰州市住建局局长陈松林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这座修葺一新的“城市迷宫”,探访“青砖黛瓦、猫头滴水、瓦椽飞檐、左右逢源”的泰州老民居。形成于元末明初的稻河古街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为了让街巷肌理保持原汁原味,此次改造复兴工程对街区内11处文保单位、30多处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和修缮,一批见证和承载盐税文化的文保单位恢复原貌,祭祀盐宗管仲的管王庙也得以大修。

  记者了解到,尽管取消原有商业区规划面临上亿元的损失,但稻河古街区建设部门仍坚持在原址修建该市首家古井文化博物馆,让古井群落得到妥善保护。

  “这是‘汉唐古郡’的最好证明,也是天赐稻河古街区的宝贝。”泰州文史专家黄炳煜说,号称“泰州第一豪宅”的周氏住宅,建于清咸丰年间,有大小房屋九十九间半。去年5月,继首口汉井被发现后,17眼始于汉代、止于明清的古井陆续重见天日。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汉代陶井中,还出土了龟壳和未曾腐烂的碎草,真可谓“一眼千年”。他认为,这个罕见的古井群落是“泰州城市2000多年历史的记忆链条”。

  如今的泰州“九十九间半”不仅整修一新,还成为“泰和堂”国医馆,融医、药、游于一体。泰州市中医院院长王华说,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向坐堂名医求医问药,体验灸疗、推拿等中医养生调理术,还能免费观赏到清代中药捣臼、名医手札、药房账本等珍贵文物,以及各种实物展出的名贵药材。

  和“九十九间半”一样,位于四巷8—12号的陈宅也重获新生。除了采用和“九十九间半”相同的响厅工艺外,陈宅还成了泰州文化名人工作室和侨胞之家的活动基地。位于头巷一号的朱宅整修后入驻了该市首家主题文化沙龙,独具匠心的垂花门、精美绝伦的砖雕、船篷形的卷棚、云形的风火山墙,无不让游客叹为观止。

  老泰州陆吉明说,留住了原住民,也就留住了老泰州的味道。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等专家一致认为,稻河街区在保护规划前提下,探索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途径。

  稻河两岸因盐税而兴,古来就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如今,脱胎换骨的稻河古街区重新亮相,自当重现昔日的繁华。

  本报记者  赵晓勇 本报通讯员  翟健  唐卫华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