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着力构建新型粮食生产服务体系

27.08.2015  18:28

 

在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中,泰州市粮食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明确的任务,不断完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粮食订单、烘干服务中心建设、粮食银行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改革创新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是创新粮食订单模式。全市粮食部门主动适应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家庭农场发展迅速的新形势,针对规模生产者粮食集中大批量上市实际,主动对接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开展订单粮食,创新订单模式,提升订单覆盖面,2014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落实粮食订单33.5万亩,助农增收3200多万元;2015年全市已落实粮食订单60万亩。

产业化”订单模式。姜堰区粮食局通过订单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打造“姜堰大米”地理集体商标品牌,“姜堰大米”在去年上海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产生积极影响。

服务互利”订单模式。泰州国家粮食储备库4服务4让利,推进订单粮食:与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泰州苏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手提供优质种源、农技植保服务;对订单粮食做到数量全接收、服务一站式,并提供上门收购服务;对有潮粮烘干需求的家庭农场开展粮食烘干服务;对有资金需求的与农发行合作提供“助农贷款”服务。设立“为农服务专项资金”,企业为订单种植户按每季每亩100元的标准提供无息生产资金,支持他们购置生产资料,今年秋粮发放订单专项资金90万元,缓解生产资金难的问题;对订单粮食实行市场最高价收购,实现订单粮食效益最大化,设立“为农服务专项资金”;对订单粮食实行市场最高价收购,实现订单粮食效益最大化;优质品种加价收购,促进农民增收;对履行订单合同的农民实施奖励。

贸工农”订单模式。泰兴市粮食局充分发挥本地面粉加工业发达的优势,多年来持续开展“购销企业+家庭农场+加工企业”的订单业务,实现农企共赢。

粮源基地”订单模式。兴化粮食购销企业周奋、老圩粮贸公司直接流转土地11000亩,建立粮源基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着力推进粮食烘干中心建设。为有效缓解家庭农场等规模生产者晒粮难的问题。我局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从2014年开始在全市推进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建设,计划到2016年,全市累计新建粮食烘干服务中心60个,新增日烘干能力9000吨。

2014年,我局指导完成20家烘干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所有烘干中心于当年秋粮收购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立烘干服务中心12家,非国有8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农烘干粮食只收取烘干成本费用,对烘干后的达标粮,按粮库同期同等质量粮食的收购价加价20元/吨收购,秋收期间共为农烘干稻谷2.5万吨。

今年全市新建20个烘干中心计划已经落实,共添置烘干设备157台套,日烘干量4060吨,设备总投入3515万元。目前8个烘干中心已经建成,另12个烘干中心正在建设之中,10月底前完成,可在秋粮收购前全面投入使用。

三是开展“粮食银行”业务。2014年,为解决种植大户惜售心理与储粮条件缺乏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我局指导泰州国储库利用现有仓储保管和经营优势,按照“存粮自愿、结算自由、保价增值”的原则,成立了泰州市第一家“粮食银行”,推出“粮食银行”业务,家庭农场把粮食存入“粮食银行”,粮库按当日挂牌价格结算粮款,存入“粮食银行”专用账户。储粮农户在企业未销粮前结算粮款,在拿到售粮款的同时,还可获得粮款(贷款)利息;如在企业销售后结算,农户在获得粮款及利息的同时,还可获得50%的销售利润,让种粮农户更多分享粮食流通收益。去年与国储库签订“粮食银行”服务合同的田亩面积达到4500余亩,入行粮食600吨。今年到目前为止,泰兴市储备库、姜堰区储备直属库“粮食银行”也已试运行。

二、下一步改革思路、重点和措施

一是扎实推进订单粮食。继续创新粮食订单模式,扩大订单粮食覆盖率,重点做好订单粮食全程服务工作,在生产环节,与种业公司合作提供优质种源服务,与农技公司合作提供植保服务,与农发行合作提供生产资金贷款服务;在收购环节,由国有粮库提供上门收购、预约收购、粮食烘干、粮食银行等服务,真正让农民享受到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全过程、全方位优质服务,让他们种粮无忧。确保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订单收购粮食面积达到全市规模种植面积的30%。

二是构建粮食烘干服务中心服务体系。首先是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建设三年工作任务,其次是要抓紧研究逐步构建粮食烘干服务中心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等规模生产者提供优质的粮食烘干服务,最后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粮食烘干中心建设,作为现有烘干资源的有效补充,确保全市粮食烘干能力能够满足全市粮食烘干需要。

三是大力兴办“粮食银行”。学习借鉴苏南等地“粮食银行”先进经验和做法,引导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发挥自身资金、仓储等优势,积极开展“粮食银行”建设。在此基础上,规范“粮食银行”运行,根据农民需求开展好粮食代存代储增值服务,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