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29.01.2015  14:03

  书记市长每月与企业家面谈1次构建长效机制

  新华报业网讯 在元月19—23日召开的泰州市“两会”上,新出台的泰州一号文件——“人才强企”新10条,成为全市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其最大亮点是,对来泰州创业的人才发放“购房券”、生活补贴,其中对前往泰州创业的硕士或副高职称人员、博士或正高职称人员分别发放6万元、10万元“购房券”;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发放“泰州英才卡”,在社保、住房、子女就学、医保等7大领域28个方面给予优惠等。

  泰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个文件的出台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每月1次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当面听取企业的意见呼声有直接关系,是泰州市为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企业用工与职工培训等难题而向全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

  据了解,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泰州市主要领导先后主持召开7期企业家座谈会,大家围拢一圈畅所欲言。在这里,没有官员与老板之分,更多的是智慧碰撞与真诚交流,共谋泰州实体经济发展。如今,书记市长每月召开一次企业家座谈会,现场会办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已成为泰州服务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制度性安排。

  在去年9月3日召开的第一期企业家座谈会上,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开门见山:“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听听你们的真心话,听听你们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泰事达电气董事长刘永高、创新电子总经理徐新华等10名企业家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行业发展形势,坦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直言机关作风效能方面的问题等。蓝绍敏表示,建立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就是要搭建一个政府与企业互动交流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加强政府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听取企业的所需所求、所思所想以及意见呼声,更好地为企业做好服务。

  泰州市市长陆志鹏表示,只有企业强,才能经济强,必须花大力气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企业家座谈会恰恰为这“最后一公里”铺平了道路,必将成为泰州服务企业最接地气的有效之举。在第2期座谈会上,姜堰区部分企业提出希望享受扶持政策方面的同城待遇。陆志鹏经过现场研究,给出答案:从2015年1月1日起,姜堰企业与其他区一样,同等享受市里“双轮驱动”等政策。

  到目前, 7期企业家座谈会共有来自全市各地、涉及30多个行业的70多位企业家与市领导面对面交流。市经信委主任黄红旗说,这个座谈会现场气氛火爆,而受时间限制,每期参会企业只有10家左右,而报名者多达四五十家,只好尽量选择在某个行业、领域或地区具有代表性且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的企业参会。

  坚持解决问题导向,是泰州企业家座谈会的一大特色。从企业家所提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用工紧张、用地困难、资金紧缺和项目审批流程复杂等方面。前5期企业家座谈会共收集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40多个,处理结果已全部反馈给企业,大多数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办结率超过八成。目前,泰州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家反映问题的转交、办理、回复机制,有一套班子专门负责此事。泰州市委督查室与市三服务办最迟在座谈会召开的第二天就将问题交相关部门和地区研究办理,受理单位要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在10天内上报处理结果,并主动向企业说明情况、告知处理结果,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市委督查室已把这项工作列入正常督查,对办理过程全程跟踪,并对受理单位及时作出评估。

  “就事论事并非这个座谈会的初衷,市里要通过这种形式举一反三,发现更多带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最佳政务环境。”黄红旗认为,政府部门要通过解决用工难、用地难、融资难等面上问题,加快形成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瓶颈的良性机制,让企业家们无后顾之忧。近期,对企业反映较多的用地问题,市经信委对医药高新区内企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摸排到还有9家企业存在类似问题。目前,这些问题都在积极处理中。

  蒋成云许正祥顾介铸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