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领导走访慰问教育工作者

10.09.2015  12:19

  在第3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市长陆志鹏分别带队走访7所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亲切慰问耕耘在教育战线的教职员工,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市领导张国梁、卢佩民、王学锋、奚爱国以及市政府秘书长王群参加慰问活动。
  9月8日下午,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一行先后走访了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经东校区、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泰州学院,看望慰问老师。
  在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经东校区,蓝绍敏一行兴致勃勃参观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对该校提出的培养“健康、真诚、静思、坚韧、大方”的城东学子的办学理念给予赞赏。该校学生人手一本“文明护照”,将“八礼四仪”等文明行为的培养落到实处。蓝绍敏边翻看孩子们的“文明护照”边说:“这个做法很好,学生日常的文明行为有记载、有考核,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学校阅览室,蓝绍敏与老师代表一一握手并致以节日的问候。他说,你们来自名校,名校是培养名师的摇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最终落脚点,希望你们都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他说,名校不仅要有一支好的师资力量,还要形成好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希望学校继续发挥名校效应,用名校效应更好地推进教育均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好的探索。
  经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该校现有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学班级17个,学生122名。坚持康复训练与特长培养并重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的各个教室内,孩子们正在愉快地折纸、画画、做游戏。在感觉系统综合训练室,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各种康复训练。看到一名先天脑积水儿童在晃动着的平衡木上来回走得很稳,蓝绍敏非常高兴。他说,特殊教育非常重要,老师们既要教文化课还要为孩子们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付出更多的爱心。他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希望他们继续努力,把泰州特殊教育事业办得更好。
  蓝绍敏十分关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泰州学院,蓝绍敏参观了该校的琴房、舞蹈室、实训室、图书馆等,详细了解学校目前的办学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蓝绍敏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学校的全体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教师节快乐。他希望泰州学院要姓“泰”,更好地与泰州的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找准契合点,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他说,“十三五”是泰州发展的关键时期,泰州市将会继续重点发展现代船舶制造业、生物制药、新能源等产业,这些都需要高等院校发挥人才和科研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泰州学院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泰州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紧扣泰州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做好研究、对接、服务、融合,为推进三大主题工作作贡献。蓝绍敏指出,泰州学院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的目标是要以泰州学院为基础,发展成为泰州的综合性大学。围绕这个目标,市委、市政府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泰州学院的发展,支持泰州学院正在推进的特色化办学之路,努力将泰州学院建成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9月9日上午,泰州市长陆志鹏一行先后来到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幼儿园、泰州市实验小学东校区、省泰州中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看望慰问老师。
  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利用大厅、楼层走廊与拐角,开辟了各种公共活动区域,创设了海陵酒楼、老街等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环境,每一名幼儿都高兴地参与其中。陆志鹏参观每个游戏项目,与孩子们互动,对学校给孩子们带来的特别的教育体验表示赞赏。陆志鹏向一线辛勤耕耘的老师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他说,学前教育就是要更多地让孩子们健康快乐,让他们拥有好的体质。泰州市实验小学东校区于去年秋学期开始招生,现有在校学生近800人。陆志鹏来到学校,了解新校区建设情况,听取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情况介绍。他说,小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和学习兴趣,让每一名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在省泰州中学,陆志鹏参加了该校举行的“平凡的感动”现场发布会,并向10名获奖的优秀教师或教师团队颁发奖状。陆志鹏祝老师们节日快乐,他说,省泰州中学是一所令人骄傲的学校,拥有光荣的历史,为泰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不仅在泰州有影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高中是人生历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学习阶段,高中教育要更多地教会学生怎么学习,更加注重他们的能力培养、觉悟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他希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强化校园氛围和文化建设。
  陆志鹏十分关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陆志鹏与学院师生一起座谈交流,听取学院建设发展情况介绍,了解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南师大泰州学院2010年建成我市历史上的第一座万人本科大学,今年学院在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十三名。陆志鹏说,南师大泰州学院经过11年的努力,正在由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很多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前列,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高等教育,既要出人才,也要出生产力,要打开大学的围墙,让大学教育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让大学资源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互动并进,实现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