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率先开通“三证合一”系统

26.12.2014  17:05

   今后企业注册登记只拿一张证

  中国江苏网12月26日讯 12月25日,泰州市在省内率先开通“三证合一”系统,今后泰州市开办企业所需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将“集成”为一张。这也是泰州市实施“四证一体”后,时隔三个月,行政审批制度的又一次突破。

  当天上午,市新能源产业园的项目服务部部长代“泰州鼎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领到了第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一证三号,从此企业一张“身份证

  “三证合一”乃“四证一体”升级版,要弄清“三证合一”,须从“四证一体”说起。

  所谓“四证”,是指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国税、地税登记证,涉及工商、质监、国税、地税部门。开办新企业,不管它从事怎样的经营活动,这几个证件是共性需求。今年9月22日,我市正式实施“四证一体”,这一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部门融合,形成了部门高效优质集约型并联审批方式,切实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

  这给企业登记带来明显“利好”: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四证,由原先的挨个跑四部门窗口、递四次材料、填四种表格,变为只需到一个窗口、递一次材料、填一张表格,而拿到证件的时间也由5至8天缩短为3至72小时。

  “上述模式下,市民申办企业拿到手的是四张证,各张证上都有相应号码。而实行‘三证合一’后,申办人将只拿到一张证,即一张打印着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号、税务登记号的营业执照,也就是说我市企业从此将只有一张‘身份证’。”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处处长刁鹏解释说,因为企业国税、地税代码为同一个,故这张营业执照上只有三个号码,是“一证三号”,因而称作“三证合一”。

   突破重复审批,推动项目快落户

  站在申请人的角度,如果说“四证一体”带来的是提速,那么“三证合一”突出的则是“方便”。

  记者了解到,“三证合一”操作中主要蕴藏两大新意——一是首审负责,档案共享。“四证一体”模式下,申请人虽说在一个窗口填一张表,但相关附件材料依然要递交四份以供四部门所需,但“三证合一”模式下则只需提交一份,由工商保存原件并与其他部门共享电子档,且工商部门审查通过的事项,其他部门将不再重复审查。二是申请企业无需再刻章。之前申请企业登记时相关文件必须盖章,申请人须先行刻章,此次改革取消了该规定。

  但在市工商局副局长张汉刚看来,此次改革还有更深内涵。“‘三证合一’是企业登记制度和登记形式的一次根本改变,其最大的突破在于首审负责、信息互认。比方说,就好像在这家医院拍的片子,那家医院同样认可、不要重拍一样。”

  “这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商务成本,更大的意义是打破了多部门重复审批顽疾,撕开了我市解决重复审批问题的突破口。”张汉刚说,将有助于推动项目早落户、快落户。

   跻身全省试点,“三证合一”加快延伸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国家大势,因此今年9月推行‘四证一体’后,我们的‘弦’一刻也没松,一直琢磨如何才能在省内‘跑在前头’。”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钱刚说,认准“三证合一”是下一步方向,于是倒排时间表,加快实施。

  钱刚透露,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和政务服务中心5个部门坐下来开了几次协调会,商讨推行“三证合一”障碍在哪里、部门怎样协作等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外出调研,寻找办法。随后,将不能解决、需高层设计的问题由市工商局汇总报至省工商局,请求支持。

  事实证明,这次踩准了改革节奏。

  12月3日,省政府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将在前期“四证一体”改革中表现耀眼的泰州、宿迁、镇江三市,列为全省“三证合一”改革试点。

  省里文件下达后,已做好充分准备的泰州迅速“起跑”。12月23日,《泰州市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施方案》出炉。两天之后,泰州首张“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即从打印机里“吐出”。

  “我们要把‘三证合一’登记主体向外资企业延伸,在登记类型上向开业、变更、注销等所有业务类型延伸,同时向所有有条件的乡镇、园区延伸。”钱刚透露。

   期盼更多部门 突破重复审批

  前不久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宿迁、南通、无锡等苏南、苏中、苏北六市采访,发现各地都在下大力气提升政务环境,有些创新之举已成城市名片。

  此番在“三证合一”采访中,获悉我市已成“省试点”进入江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排头阵,心里不禁暗自高兴,但随后,又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市正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推进项目大突破,而项目审批涉及诸多部门,据悉其中重复审批工作众多。假如对“项目审批链”作一个梳理,让相关部门避免重复审批、实现信息互认,那该对项目突破带来多大能量?

  前不久召开的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蓝绍敏强调,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事关项目大突破的生命线。要努力改出一个程序最简、手续最省、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改出一个符合国际惯例、接轨国际规则的开放环境。

  接下来,是不是该有更多部门能够借鉴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的做法,突破重复审批呢?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