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三个转变”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均衡配置

12.06.2015  14:08

      近年来,泰州市找准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全面创新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推进举措,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务实推进,探索实施了“三个转变”均衡配置策略,全面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流动方式由校际间流动向“支教、送教、走教”立体化流动转变。泰州严格执行教师交流省定“两个15%”的比例,2014年全市专任教师、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分别达20.07%和31.4%。在常态化实施教师交流的基础上,于2009年在全省率先启动特级(骨干)教师订单式送教下乡活动,实现送教学科、送教区域全覆盖,每年受益教师超过4000人次。2015年初,在全市大力实施名师走教工程,安排全市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开发特色课程,打破班级、学校、地区授课的限制,为其他班级、学校或地区的学生授课,从而激发教师潜能,激活教师成长机制,推动教师合理有序流动,促进了师资的动态均衡。
  教师资源配置方向由县域均衡向市域均衡转变。构建跨县域教育共同体。2013年泰州市直义务教育学校与高新区2所学校构建了跨区域教育共同体;2015年泰兴市、高港区两地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办学,泰兴2所名校在高港区设置分校,实施教学、教研、培训、考核、评价体系融合式、一体化发展。开展跨县域校际间协作交流。不同县域内的优质学校和农村学校,自愿实行校际间对口交流,有力促进了市域内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的深度融合。组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优质学校管理者和优秀教师代表组成,定点、定期、定阶段指导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资源配置重点由教师交流单兵独进向“教师补充、交流、培养”系统推进转变。泰州各地出台专门政策,开展优秀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工作,鼓励优秀高中学生报考师范类学校,并到农村学校任教。优先为农村学校补充师资,每年新招聘教师80%以上充实到农村学校,并实施农村学校新招录教师培养模式,新补充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先安排到城区优质学校见习、跟岗锻炼一段时间,培养成熟后再回农村学校任教。创新师能提升新手段。推进“互联网+”教师培训模式。开展“泰州师说”全员网络培训,组织全市专任教师全员参加菜单式学习,实现所有教师“一年一训”目标。运用泰州市城乡学校网络结对平台,进行网络授课和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进“名师+”教师结对模式。吸纳交流教师进名师工作室,深度参与名师工作室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积累教育经验。同时,利用名师送教、名师走教等活动,鼓励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与名师结对,发挥名师引领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