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巧嫂编织屋"织出一个下岗女工创业梦

31.10.2015  18:39

左三为“巧嫂编织屋”创始人李丽

织毛衣能织出名堂来吗?在江苏省泰州市,“巧嫂编织屋”的创始人李丽给出了响亮的回答:我能!

李丽原来是一名普通下岗女工,为生计所迫干上卖毛线、织毛衣的营生;10多年下来,她的“巧嫂编织屋”已经遍布泰州各个县市区,加盟店多达七八十处,就连江西芦溪、上海嘉定都能觅得“巧嫂”的身影。2014年,其各项业务总销售额已达1000万元。

2003年,李丽从企业下了岗,用自己的全部积蓄首付购买了海陵区五一路一处20多平米的门面房,进了批毛线,做起了卖毛线的小生意。“进完第一批货,手里已经不剩什么钱了。”当时,李丽遭遇婚姻不幸,独自带着10岁的小女儿生活,充满艰辛。

起初哪里想到什么创业,无非是要维持生计,养活孩子。”李丽告诉记者,小店开张后不久,海陵区总工会送来5000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区劳动部门为她争取了3万元下岗职工小额免息贷款,这笔钱对她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手艺有限,李丽在销售毛线的同时也给客户织一织毛衣:这是她会的一项技能。“织毛衣谁不会?”李丽笑道,自己挣的是一份辛苦钱。

然而,辛苦里面也有技巧。给家人织毛衣容易,一只袖子走多少针,心里有谱,但是面对外人,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就考验女红水准了。她通过一次次实践,总结出一个独家公式,根据一个人的体重和身高计算出织毛衣的起针数,这样编织出来的毛衣不需返工。渐渐地,人们发觉,这家小店做的毛衣穿着合身,编织新颖,时不时还能来点小花样。就这样,李丽织的毛衣火了。

干一行就要钻一行,如果给客人的毛衣织不好,连我妈都对不起。”李丽说。

口口相传,来小店买毛线、织毛衣、交流编织技巧的顾客越来越多,李丽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扩大经营。在工会、妇联的建议下,2004年,李丽注册了“巧嫂编织屋”品牌商标,次年5月1日,“巧嫂”的第一家加盟店在泰州市高港区开业。

每一家加盟店开业,李丽都会对在这里工作的女工进行编织技巧的培训,传授她的公式,以保证品牌质量。十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产品质量而影响“巧嫂”品牌的事情。其间,“巧嫂”还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与羊绒衫厂家合作,销售成衣。借助良好的品牌效应,小店的销售额节节攀升。

李丽的创业路不仅富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依托“巧嫂”平台,泰州市有超过2000人从这里获益,或开店、或打理店面、或仅仅来店里织织毛衣按件计酬,这些人基本都是家庭妇女。

家住海陵区城中街道的残疾人王女士,腿脚不便,靠卖香烟的微薄收益过活,李丽常给她送去毛线,请她编织,增加了她的收入;高港区刁铺街道的栾慧,加盟经营“巧嫂”近十年,从一个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事业已有小成,李丽还有一个梦想。在当地城镇市场趋近饱和的情况下,她把目标瞄向了广大农村市场。“我要让‘巧嫂’在泰州遍地开花。”她说。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