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让群众尽享环境美

17.03.2015  11:02

  2月27日泰兴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动员会召开后,泰兴市环保局迅速向局相关科室、环境监察大队部署业务指导、督查工作,以推动大检查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三次年会提出,坚持以民生幸福决胜‘三大战役’,加快构建幸福和谐泰兴。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就是要通过努力,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新常态下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同步提升,让群众切实看得见、感受到、享受到生态环境美,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作出贡献。”泰兴市环保局局长吴小平表示,今年,该局将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环保优先、生态立市”战略,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为抓手,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大力推进治污减排,强化执法监管,加快创建重点工程实施,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以更严的手段强化执法监管。“新《环保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在赋予环保部门更多权利的同时,对我们履行监管职责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厉的要求。”吴小平说,向污染宣战,必须强化刚性执法,务求打击违法环境行为震慑力。将进一步完善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强化移动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自由裁量,认真履职尽责,形成治污铁拳。聚焦减排、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危废安全处置等重点项目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大力开展专项整治,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始终坚持“零容忍”,对查实的环境违法行为,大胆运用停产整治、查封、扣押、拘留等手段,从严执法、从重处罚;对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通过打击一批、震慑一片,切实解决环境违法成本低、执法手段软的问题。

  以更实的举措推进治污减排。“国家、省对污染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解决好水污染难题,而且要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力求河水清澈、空气清新,让‘APEC蓝’常驻、‘傍水浣纱’常见。”吴小平表示,将按照“持续减排、总量下降”的原则,综合运用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组合拳”,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加大落后产能淘汰改造力度,组织实施系列重点减排工程,强化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减排指标。建成泰兴经济开发区大气污染源预警系统,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等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燃煤锅炉,推进油气回收和机动车尾气检测,加速淘汰黄标车,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有效压降PM2.5,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黑臭河道整治,持续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积极开展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高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及资源化利用率。

  以更快的节奏提速“双创”进程。进一步加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力度,对照创建标准认真梳理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推进力度,力求尽快达标。加大重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建成滨江污水处理厂二期二阶段工程、危废填埋场,大力推进村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确保全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行,着力提高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建设好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并通过强化动态执法监管,有效保护饮用水备用水源。进一步加大细胞工程创建力度,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全覆盖,创成一批省级、泰州市级生态村。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确保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创建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力争通过国家验收。

  以更优的服务助推经济发展。“经济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必须以更优作风锻造新能力,提升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水平,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吴小平表示,将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系列规定,加强全系统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排查行风和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狠抓整改和落实,努力提高环保人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环境监察、监测、应急等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大力开展环境监察、监测业务培训,切实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升环境综合分析决策水平和污染源监管能力。在严守生态红线、把好项目准入关的同时,加快职能转变,不断规范项目审批、环评服务流程,力求做到程序最简、效率最优、时间最短。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环保知识,及时曝光偷排直排、超标排放、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的违法企业,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积极培育环保中介服务机构,逐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进一步夯实全社会共建共享基础。

  “对泰兴而言,建设生态文明、确保区域环保安全,既是全市最大的民生实事工程,也是泰兴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吴小平说,面对泰兴的产业特点和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该局将强化“环保卫士”的使命意识,牢固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突出强化执法监管,严格执行新《环保法》,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让小康环保指标成为群众的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