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纪实

22.10.2014  12:03

  一座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相继建成投运,一个个生态景观、游园公园陆续建成开放。如今,视环保生态为区域发展生命线的泰兴人,正以大手笔持续优化生态、添彩“美丽泰兴”。

  近年来,泰兴市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开展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尤其自去年11月创建省级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分别通过省技术评估和预评估后,全市上下高度重视评估意见,扎实开展整改工作。目前,各项指标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

坚持绿色发展,守好生态这一生命线

  【领导声音】去年8月31日,在泰兴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泰兴市委书记孙耀灿指出,全市上下要牢固确立“生态立市”战略,把生态文明作为衡量全面小康成果、转型升级质量的重要标杆。突出生态为先,进一步划定红线、守住底线。

  贯彻落实“生态立市、环保优先”战略方针,泰兴市委、市政府从重大决策起步,坚持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把环境、资源等生态因素作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评判依据。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被写进市党代会及其年会、市委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中。

  规划先行,划定生态红线。泰兴市在2006年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2020年)的基础上,根据最新创建指标要求,委托省环科院修编《生态市建设规划》,于去年1月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完成《泰兴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调整方案,并获得省政府批准。该规划明确划定全市生态红线,要求确保生态红线面积不低于20%。同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性控制详规以及农业、旅游等各个专项规划,优化工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区域布局。

  为守好红线、推进创建,泰兴市出台了《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方案》、《国家生态市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双创”“831”重点工作年度任务计划》等文件,建立健全了“一把手”负责、领导挂钩联系、督查会办等制度,并将“双创”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全市“双文明”考核内容。对于“双创”推进中的具体难题,泰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研究解决。

  守好生态红线,从严把项目准入关做起。在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泰兴市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未完成生态修复任务、跨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不达标、重点治污工程建设严重滞后或运行状况不良的,一律不予审批。近三年来,全市共拒批或否决重污染项目30多个,涉及资金20多亿元。

铁腕推进整治,解决群众热点新难题

  【新闻回放】3月31日晚,泰兴市委书记孙耀灿突击检查经济开发区化工企业环保和安全生产工作。他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好的成效就是要把环保安全做好,对环境和安全生产管理要毫不松懈,问题和隐患整治不到位的绝不放过。

  近年来,泰兴市将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执法,加大查处,“零容忍”、出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强势推进治污,请专家把脉开方。为进一步查找企业环保隐患和问题,今年3月份以来,泰兴市环保局邀请省环保厅和南京大学4名专家教授走访了45家企业,给每家企业开出“治病良方”。目前,45家企业整治工作陆续进入验收程序,对不能整治到位的企业将予以严惩。

  日巡夜查,泰兴市综合运用“电子眼”监测、“机器人”探测等手段,加大日常执法检查频次。今年以来,环保部门对经济开发区企业,突出检查废气达标排放、有无漏排和偷排工业废水情况,以巩固去年专项整治成果。对个别企业的漏排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罚,并限期改正。据介绍,对于开发区内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环保安全问题突出的16家小化工企业,泰兴市将逐步关停。

  为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泰兴市创新联动办案方式,在持续挂牌督办环境重点案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停电、停贷、吊销营业执照等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同时,泰兴市环保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联合成立环境联动执法中心,协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为扩大查处案件的警示作用,今年,泰兴市环保部门扩大行政处罚案件公开范围,除在政府内部网站公布外,还定期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示。4月初、7月中旬和10月中旬,在《泰兴日报》等媒体分别公布了今年一、二、三季度环境行政处罚的企业名单和违法行为。

紧抓重点工程,增色添彩“美丽新泰兴

  【新闻回放】3月12日上午,泰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育林专题督查“双创”重点工程,要求有关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工程5月底前建成运转。

  建设“美丽泰兴”,要做好“加法”,推进生态绿化建设,更要做好“减法”,减少城乡污染。围绕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机动车减排、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污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重点工程。特别是对照创建的“软肋”,加大推进,提高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自2010年起,泰兴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环境基础设施直接投入和奖补。近三年来,累计投入4.4亿元,建成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污水管网96公里,新增日处理能力12.4万吨。2个乡镇接管工程正在建设,今年可望实现污水处理乡镇全覆盖,并将逐步向村庄延伸。同时,泰兴市着力构建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体系,对农村垃圾实行“组保洁、镇村收集、市镇转运、市统一处理”。至目前,全市1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投运生活垃圾中转站。

  人水和谐,城市因水而灵动。对照水体“活、畅、清”的要求,2013年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实施了羽惠河、外城河两座大型闸站工程等七大城市水环境整治工程。今年,计划实施十大城市水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沟通全城水系,全面消除黑臭河,打造河道景观。

  为让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泰兴市大力实施热电企业烟尘提标改造工程,抓好挥发性有机污染、锅炉粉尘治理、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等工作;推进油气回收和机动车尾气检测,加速淘汰黄标车;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力度,有效压降PM2.5,消除雾霾天气;将空气质量数据实时发布于泰兴环境信息网、羌溪花园论坛及泰州环境公共预警平台,实现手机查阅。

  一个个重点减排工程,净化泰兴画卷的底色;一个个生态细胞工程,增添“美丽泰兴”的亮色。在城区,高品位实施了新泰兴公园、羌溪河滨公园、仙鹤湾风光带、西城人工湖等重点绿化景观工程,新建公园游园20多处;完成城市主次干道绿化改造18条,实施32个道路节点及16个老小区等绿化工程。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4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在农村,以打造“美丽乡村”为目标,以创建康居示范乡村、生态镇、生态村活动为载体,加快实施“六清六建”、“三清一绿”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八乱”整治,落实“五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稳步推进全市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9个试点村正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建设,争创农村环保工作的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

  至目前,14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验收(其中,9个镇获得命名),其他2个乡镇创成省级生态镇;7个村通过国家级生态村验收,36个村创成省级生态村,252个村创成泰州市级生态村,全市泰州市级以上生态村建成比例达80%以上。

  另外,宣堡镇已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国家级古银杏公园。今后,泰兴市将大力推进国家古银杏公园建设,使之成为集银杏生产科研、森林生态文化、银杏科普文化、林业观光旅游、康体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