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各地掀起春耕备耕热潮

21.03.2017  20:33
        3月16日下午,在泰兴市新街镇倪浒村的蔬菜大棚里,务工人员正在蔬菜种植业主的指导下,做好食用萝卜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去年秋收期间,这里还是清一色的水稻田块,现在已变成了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和露地蔬菜生产基地。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倪浒村将500亩土地流转给承包商办小农场,种植稻麦两季,但由于天气原因,收成一直不理想,总是亏损,种植户至今还欠着村里六万多元的租金。“为了减少损失,我们收回了原承包人的经营权,并转包给山东种植户种植蔬菜。”倪浒村党总支书记戴备战介绍,这次他们先交租金后种田,确保老百姓利益不受损失。
        今年,新街镇将倪浒、东升、杨芮、霍庄等四个村规划为粮食高产示范片,除了霍庄村前年发展了一千多亩蔬菜大棚之外,其它都是稻麦两熟田块,但连续两年粮食生产低效益,迫使大家另寻出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我市春耕备耕工作依据文件精神,有序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成效。新街镇分工干部马海荣介绍:“目前,我镇已经招引客商建设大棚二千多亩,同时也签约了一千多亩,近期将实施到位。
        周春元是周元林家庭农场的业主,经营土地面积近八百亩。尽管周春元整天泡在农田里,但种植效益并不理想。去年,他在承包地上开辟了15亩地,摸索稻田养蟹。去年,他养殖螃蟹净赚两万多元,稻子也卖到了五元钱一斤的好价格。今年,他将稻田养蟹面积拓展到60亩。
        周春元说:“现在,我通过稻田养蟹的模式,大大降低了风险。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我得不到粮食,但可以得到螃蟹;如果风调雨顺,我既得到螃蟹,又得到稻麦。
        元竹镇大元村村民陈红碗是市红碗家庭农场业主,他今年也改良了稻麦种子的品种。他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市场行情加上我们这儿的气候,常规的稻麦两熟,按照老品种,是肯定赚不了钱的。
        2014年底,陈红碗流转本村土地160亩种植稻麦两熟,两年下来,亏了十多万元。今年,他在农场里进行了种植模式的调整,其中六十亩种植了大棚菜。陈红碗介绍:“我今年把稻麦面积减少,扩大蔬菜大棚种植经济作物,准备向这个方向发展。稻麦两熟留一部分,目前市场畅销的9108、5055米价相对好点。
        记者感言:
        在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下,农业种植不能再一成不变地按照老路子走下去了。要探索,要创新,尽管各地探索的路径不一,但总是在朝着市场的方向调整。希望各地的探索更多一些,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路子更宽一些,在现代化的产销道路上、在地域特色上,彰显特色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