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绿意正浓 

17.06.2016  11:57

  “八堡村被评为第二届‘江苏最美乡村’。我们历来注重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全村绿化覆盖率超过46%。”泗阳县李口镇八堡村党支部书记刘庆礼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泗阳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从清流入城,到村庄环境治理、污水与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再到城乡同质供水,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重点实事项目相继完成,让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县史的古老县城处处绽放绿意。
  水清
  泗阳自古因水得名,水资源丰富。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古黄河、六塘河、淮沭河纵横交错,碧水荡漾。
  该县投入9.1亿元实施城乡同质供水工程。铺设主支管网1879公里,建成取水泵站2座、增压泵站13座,日供水5万吨的新一水厂、日供水4万吨的成子湖水厂、日供水2万吨的淮沭河水厂和扩容至10万吨的第二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子湖水源地、淮沭河水源地工程全面竣工,形成“三水源、四水厂、多重保障”供水格局。
  美不美,家乡水。该县投资5.2亿元建设清流入城工程,以包河为纽带和动脉,引京杭大运河水入城,贯通泗水河、爱琴河等,全面完成4.7公里包河改造和水体净化,实现水域循环贯通。
  居民张同华告诉记者,以前包河是一条又脏又乱的臭水沟,2013年,政府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引清水入城、清淤沉淀、雨污分流、人车分流和驳岸改造,把包河变为景观河,给当地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休闲场所。
  城乡污水处理成效显著。该县先后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20座,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达每日14.7万吨,数量和规模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0倍、6倍。
  地绿
  泗阳素有“平原林海”之美誉。
  该县高标准建成奥林匹克生态公园、城市森林公园、城南植物园、五里湖湿地公园等各类主题公园22个,年均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3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62%,已形成绿脉相通、绿轴交错、绿点连缀的“城中花园、林中城市”风景。
  该县还注重城乡环境治理,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1座、压缩式中转站25座、二级中转站256座和垃圾房1746座,在苏北率先建成“村保洁,镇收集、集中,县运转、处理”生活垃圾收处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十一五”末的简易填埋提高至95%,已经建成20个省级绿化示范村。
  据该县生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规划建设大运河、古黄河、洪泽湖以及淮沭河等生态廊道93公里,打造245省道沿线生态廊道55公里。106万亩耕地全部实现林网化,杨树成片林达60万亩,年均植树200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0.6%,活立木蓄积量达440万立方米。
  景美
  “前两年我们到泗阳来,也就玩上两三处景点,现在不一样啦,都玩两三天了,老婆孩子还不想走。”安徽游客赵国庆一家正在妈祖文化园游玩,他感慨道,“泗阳的变化真大呀!”
  在成子湖旅游度假区,四方游客成群结队穿行于小街渔村、湖滨浴场、“T”型台之间,垂钓、农家乐,赏大湖风光,体验渔家生活,流连忘返。
  近年来,泗阳县委、县政府着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原生态建设,旅游业发展赢得来自各地游客的赞誉。如今,该县每年接待县外游客人数超百万人次。
  该县相继建成中国杨树博物馆等“国字号”场馆3个;妈祖文化园、中国杨树博物馆和南园、奥林匹克生态公园、中国棉花博物馆分别创成国家4A级和3A级旅游景区;平原林海景区创成省级自驾游基地,被评为省乡村旅游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