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江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09.11.2020  19:23

  2016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转发《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江苏“七五普法工作拉开帷幕。

  5年来,江苏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推动法治宣传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各层次延伸,切实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为服务保障“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注重系统谋划,强化顶层引领

  “江苏高质量发展要走在前列,法治建设首先要走在前列。”法治宣传作为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必须适应全省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坚持守正创新,突出转型增效,助推全社会法治精神和法治素养持续提升。

  省法宣办主任、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介绍说,“5年来,省法宣办、省司法厅始终把法治宣传作为法治江苏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倡导‘法律即生活、生活即法律’理念,创新普法模式,培育形成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注重融合发展。强化内部融合,建立法治宣传与立法制规、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司法行政业务的联动机制,省市县乡四级法治宣传实现上下资源共享、一体落实;推动外部融合,积极参与“文明城市”“诚信江苏”“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精选具有重大典型意义、社会关注度高的“身边案例”进行集中宣讲;注重手段融合,加强法治宣传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格化治理、志愿服务,针对性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和法治理念传播;突出实践融合,围绕高空抛物、物业管理、环境污染等问题,研发法治宣传产品,及时向社会发布推介,提升群众规则意识和文明素养。

  注重模式创新。紧扣法治江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创新打造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普法新模式,强化政府、社会、企业互动,服务大局、服务需求、服务民生,创新普法实践、手段、载体,推动普法工作由普及法律知识向培育法治精神转变。5年全省各地累计举办各类法律专题宣传57万多场次,开展法律咨询65.2万余次,8000多万公民普遍接受以宪法为核心、与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日益增强。

  注重机制完善。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地各部门均设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各级党委每年不少于一次专题研究普法工作,强化对普法工作的统一领导,5年省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对法治宣传工作专门批示125次,各级人大、政协视察法治宣传工作732次。优化整体联动机制,省法宣办、省司法厅每年印发《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单位“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将普法任务分解到32个责任单位,构建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衔接、整体联动、立体覆盖”的工作体系。健全监督考评机制,推动法治宣传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开展专项督查,制定法治宣传标准化工作指南,开展普法满意度第三方评估,定期组织“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合力推动普法任务落实落地。

  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

  2020年7月8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法宣办、省司法厅共同举办的百日“美好生活·法典相伴”活动正式启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同步开展“百万群众倡议接力、百场联动普法实践”的“双百”活动。活动结束时,网络倡议接力参与人次突破5500万,有效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覆盖城乡。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法治宣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已成为江苏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鲜明的特色。”省法宣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副厅长周福莲说,“七五”普法期间,江苏各级法宣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工作导向,积极履职担当作为,充分彰显法治宣传工作的独特作用。

  聚焦全省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联动开展以“法惠三农、法护务工、法企同行、法律扶贫、法润民生”为重点的“法润江苏·春风行动”,开展“三八”妇女儿童维权周、“五一”劳动法治宣传服务月、知识产权宣传周、“法治新时代·晴朗e空间”“情暖三农送法下乡”等主题宣传,让法治宣传渗透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实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同向发力。

  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部署开展“防范化解风险”“法律扶贫”“德法涵养文明”专项行动,建立807个法律服务点,为7100余家企业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参与政府PPP等投融资项目体检率达98%;探索形成法律扶贫“朱家岗模式”,为671个扶贫开发项目开展“法治体检”;开展污染防治普法宣传、污染防治法律服务、污染防治法治保障“三大行动”,举办环保普法活动1.24万余场次,服务全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聚焦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组织“学法律守规则、防风险除隐患”主题教育活动,发布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解读视频、公益广告、宣传挂图、有奖知识竞赛题库等宣传资源,发放《重大责任事故案例汇编》,推动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地落实;率先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专题法治教育,制作疫情防控动态、法律法规、以案释法以及各类防范知识微信宣传产品8520个,推送疫情防控知识14.8万条次,悬挂、张贴疫情防控横幅、海报16万余份,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30万份。

  坚持分类指导,实施精准普法

  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法治意识,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环节。“七五”普法以来,江苏各地抓住青少年“拔节孕穗期”,深入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开展课堂化、互动型、体验式普法教育,做到法治教育师资配备、课程实施、经费支持、制度机制“四个落实”。

  目前,全省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校内青少年法治教育受教率均达100%,建成322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常年开展青少年学法活动周、学宪法讲宪法、模拟法庭大赛、“律苑星辉”高校法律人风采竞赛等主题活动,全面推广“中华冠笄法治成人礼”有效增强青少年学法用法的趣味性、吸引力。同时联动宣传、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抓好普法志愿服务,全省有15万名志愿者走进学校开展“法律人在行动”“普法助力校园行”活动,形成南通崇德少年法学苑、高邮小拇指漫画创作等具有江苏特色、全国影响的一批亮点品牌。

  狠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七五”普法期间,江苏坚持把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绩效考核,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必修课,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10多个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编发《江苏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一本通”》手册,省市县全面推行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年度述职述廉述法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三项制度”,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等制度规定,连续两年举办“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活动,覆盖全省1.2万多个机关210多万名党员,有效发挥了领导干部“头雁”示范作用。

  主动适应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采取针对性普法措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年来,省司法厅着眼打造“法润江苏”品牌,分众化开展法治宣传,比如:以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为重点,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工商联”“送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编写《江苏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典型案例选编》,完成262家企业社会责任示范试点工作,走访企业1.5万多家,组织“法治体检”13万多次,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的意识和水平;围绕服务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连续举办14届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大走访、法治培训、法律咨询服务等法治宣传活动,助力广大农民工实现人生梦想。

  注重文化育人,浓厚法治氛围

  厚植人民群众法治信仰,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浸润滋养。“七五”普法期间,江苏各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法治元素,创造性地转化运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聚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法治文化作为法治江苏、文化江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严格督查考核。主动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新变化,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长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培育建设法治文化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强点拓面,优化法治文化阵地布局,细化法治文化建设任务,推动法治文化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聚集效应。目前全省累计打造各类法治文化阵地1.3万个,建成3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568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10个首批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品牌项目,推出省级法治文化阵地“云游馆”,形成“市县有场馆、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的规模化、系列化、特色化发展格局。

  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感悟法治、接受法治,是江苏“七五”普法的又一亮点。5年来,省司法厅联合省文旅厅实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加强法治文化作品的研发创作,先后扶持、孵化85个创作基地和3542支专兼职演出团队,创作6万余部法治戏曲、法治动漫、法治书画摄影等法治文化作品,建成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省级法治文化作品资源库,全国“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及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活动中,江苏获奖作品连续多年位居第一。昆山市先后举办7届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吸引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区)的选手参赛,征集法治微剧本(故事)1956个,拍摄法治微电影(视频)237部。

  同时,结合“法律七进”活动,全省每年举办万场法治文艺巡演、法律知识竞赛、法治电影展映、全民法治阅读等基层法治文化活动,涌现出淮安法治农民画、连云港猴娃说法、泰州法治文化自助游、太仓法治微小说、海安法治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品牌,实现“纸面上的法”向“生活中的法”转变,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强化依法治理,夯实基层基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治国安民的“前沿阵地”。5年来,江苏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持续提升城乡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自己交通违法在先,尽管被处罚,心里很服气。”宿迁市民王阳因骑电动车逆行被交警处罚款20元,并按要求观看交通安全警示视频、学习宣传资料、作答交通安全常识试题,最后还签了文明出行承诺书。宿迁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破解法治社会建设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以《文明宿迁20条》规范人们日常生活的小习惯、小细节,提升市民法治文明素养,得到全体市民的广泛认同。

  这是江苏各地系统构建法治社会多元规范、规范实施、法治服务、秩序修复、信仰培育“五大体系”的有力举措,也是江苏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动体现。江苏在全国率先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名义印发《江苏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确立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与法治江苏、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积极探索“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的法治社会建设江苏模式。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聚焦社会治理基本单元,江苏以法治乡村建设延伸基层社会治理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杯茶、两张桌、三五村民闲散坐屋中,听政策、聊家常、话村务、提意见——常州市武进区岑村村最热闹的地方,就属村委会一楼的“民生茶社”。武进区司法局局长薛健峰说,2018年,武进区成立了全省首个以“民主法治示范村”为主体的社会组织——武进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联合会,开设“民生茶社”就是该社会组织具有代表性的做法,实现了在端茶倒水间纳民智、解民忧、聚法治。

  “七五”普法期间,省司法厅认真落实法治乡村建设牵头主体责任,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名义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开展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深排查”“回头看”专项行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评选“援法议事”示范案例,20533个村(社区)全部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立“法润民生微信群”,建成6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2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省级创建率居全国前列。徐州市马庄村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入选“全国十大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法治宣传既需要‘阳春白雪’,更需要‘下里巴人’的积极参与。”5年来,江苏各地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身法治宣传工作,举办两届普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培育156个普法社会组织,推动乡村、社区成立“乡贤协会”,引导乡贤参与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开展更加丰富、更接地气的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组建江苏普法志愿者总队,在省级机关、市、县(市、区)分别设立支队和大队,吸纳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高校法律专业师生、中小学德育教师、各类法律从业人员等20余万人,以“法治惠民、志愿服务”为主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普法解读,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 (宋春辉)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

吉兰芳:守护万家灯火
工作中的吉兰芳 吉兰芳(右二)走进江苏省金湖检察院
1-4月江苏新获批上市新药84个
   1-4月江苏新获批上市新药84个 继续位居全江苏新闻网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局5月30日挂牌成立,江苏新闻网
交通部门全力以赴保障假日出行
  “五一”公铁水空现大流量客流   交通部江苏新闻网
1-2月江苏消费品市场继续回暖
  随着稳经济各项政策和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落实落细,江苏全省消费品市场销售继续回暖。江苏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08.江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