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律师推动刑事速裁运用

18.08.2016  10:03

      今年8月12日上午,律师赵乃琛快步走进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此时距集中开庭审理3起刑事速裁案还有近半小时。
  赵乃琛是天津市河东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法援律师,从2014年开始,他便在河东法院法援工作点定期开展工作。
  去年1月,河东法院被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刑事速裁试点后,赵乃琛又多了一项新任务——依法会见当事人,阐明刑事速裁程序的特点及适用优势,解答问题,增进当事人对该程序的了解,更好地推动这一工作开展。
  鉴于庭审前已经对3名被告人进行了释法析理,他们均已接受刑事速裁程序,因此,直到庭审结束,都没有当事人向赵乃琛发起咨询,他不免有些失望地说:“以前有过当事人庭前突然咨询法律问题的情况,所以我才尽早赶了过来。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赵乃琛已在河东法院和河东看守所对接过20多起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当事人,经他释法析理,这些当事人全部接受了适用刑事速裁程序。
  令赵乃琛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今年4月,他在看守所内会见了一名因情绪激动掌掴民警被依法刑事拘留的年轻女孩。
  两人一见面,女孩就像见到亲人一般,哭诉了自己的悔意,不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赵乃琛明显感到女孩的悔过决心,加之她并无犯罪前科,此举也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和影响,便向其建议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希望帮她尽快走出看守所,争取宽大处理。
  最终,女孩接受了赵乃琛的建议,经刑事速裁程序审理,不仅减少了她在看守所内的羁押时间,还获得一定程度的从轻处理。事后女孩对此感激不尽。
  赵乃琛告诉记者,来咨询的被告人情绪往往比较激动,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比较类似,无非是还有多长时间被起诉、多久会出判决结果、结果会是怎样以及何时才能离开看守所等。
  与他们交谈中,赵乃琛尽量舒缓被告人的焦虑情绪,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法,大多数被告人比较理解和配合。
  但赵乃琛也遇到过一些意外,比如有的被告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没有听说过刑事速裁程序,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做工作,多数情况并不是一次交流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给他们一定时间考虑决定。赵乃琛说:“最执拗的一个被告人,我前后一共做了4次工作,他才理解并接受。
  即便如此,赵乃琛仍深爱着这份工作。
  在他看来,法律明令禁止被告人和办案人员私下有接触,被告人开始往往不信任法官,但双方需要一个合理合法的沟通衔接纽带,法援律师恰恰能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赵乃琛发现,通过法援律师耐心释法析理,让被告人诚心悔罪接受刑事速裁程序,实际上起到过滤作用,为法官办案省去诸多不必要的沟通麻烦,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司法资源。
  河东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李嘉玮的感受是,没有法援律师所做的大量庭前工作,被告人很可能会把一些负面情绪和与审判无关的问题带上法庭,可想而知,这对法院将是怎样一种压力!
  李嘉玮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我们都喜欢赵律师参与工作,有他发挥‘过滤器’的作用,办案比以前更加省时省力,办案质效也有了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