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里,法国小伙离世捐献4个器官

26.02.2015  18:13

   无锡重症呼衰患者成功肺移植终可自由呼吸

  新华报业网讯 2月26日,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名60多岁的重症呼衰患者终于摘掉呼吸机自由呼吸了!2月25日凌晨4点,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陈静瑜肺移植团队为他成功完成肺移植手术,此前,这位患者经历4个多月肺源等待期、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使他获得新生的珍贵肺源,来自22岁的法国小伙子小奥(为保护隐私,小奥为化名)。

  小奥是法国交换生,来中国“想见识一个更大的世界”的他,不幸在中国除夕前夜,2月17日,旅游途中遭遇意外,导致重度颅脑外伤。当地医院进行救治后,他被送到了医疗条件更好的杭州。在中国的春节里,小奥的家人在杭州的一家医院陪着他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天里小奥失去了意识,小奥的父母替儿子做出捐献器官的决定,而这同样也是他本人的意愿——在法国,生物伦理法规定,如果生前没有通过任何形式表达过拒绝捐献的意愿,则视为同意死后捐献器官和组织。在小奥的家人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家族里又有接受过别人捐赠的器官,一直健康地活到现在。

  2月24日晚,小奥脑死亡后,捐献手术立刻进行,医生对小奥的遗体默哀三分钟,这是对捐赠者的尊重。小奥留下了一个肝、两个肾、一对肺,他成为首位在浙江省捐献器官的外籍人士。

  小奥的肺通过网络配对,被送往无锡市人民医院,该医院陈静瑜肺移植团队十分有名,该团队肺移植手术已占全国同类手术的一半以上。“肺源得到很好的维护,我们拿到肺源后,2月24日晚连夜进行肺移植手术,一直到25日凌晨,手术很成功。”全国肺移植专家、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告诉记者,受者2月26日中午在ICU已经脱离呼吸机,目前情况平稳,27日可以转到普通病房。

  小奥的肝脏和两个肾脏的移植手术,都在浙大一院进行。肝移植手术是由浙大一院郑树森院士主刀的,当晚就移植进了一位50出头的终末期肝病男性患者体内。肾脏分别移植给了一位30多岁和另一位40多岁的男性尿毒症患者体内,手术由浙大一院陈江华教授主刀,一直进行到了2月25日凌晨一点。至此,法国小伙小奥的器官移植已经使得4位中国病人获得新生。

  据相关数据显示,欧洲国家器官捐献的比例是每百万人口中有大约20至30人会在身后捐献器官,西班牙高达35人,法国高达23.7人。在我国,每百万人口中只有1人左右会捐献器官,江苏的捐献率同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峥嵘

  相关链接

  国外器官捐献的规定

  在法国,只要车祸死亡者没有特别声明,都视为同意捐献器官。澳大利亚的驾照持有者约80%都愿意签署相关协议。而在美国,很多人生前即根据器官移植和捐献法签署协议,死后自愿捐献器官,并在器官移植中心留有血样供配型用。这些签署协议的人,如果患病需要移植器官,也相应享有优惠待遇。美国还建有独立、统一、公开的“器官获取与移植网络”,患者和“供体”的信息在该网络系统中均能获取,患者等待人体器官的排序也是公开的,且接受公众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管。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