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制报:六五普法硕果丰 法润江苏惠民生

26.09.2016  10:36

  □本报特约记者 张全连 许海鹏 本报记者 郑 弋

  8月26日,江苏省第十五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全面总结“六五”普法,部署实施“七五”普法。省委书记李强、省长石泰峰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作出批示,对全省“六五”普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部署,紧紧围绕法治政府、法治市场、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培养全社会法治信仰的关键,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使法治成为江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推动“七五”普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让法治成为江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既是今后五年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总目标,也是全省‘七五’普法必须牢牢把握的大方向。”江苏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柳玉祥表示,我们将在总结“六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由注重法律知识普及向培育法治信仰转变,由“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由行政主导为主向多元共治转变。持续打造“法润江苏”品牌,深化“法律六进”活动。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全面落实国家“七五”普法规划,持续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转型升级,为顺利实施我省“十三五”规划、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健全机制

  构建大普法大宣传工作网络

  扬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建设法治文化名城实施方案》,苏州制定市级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泰州实施“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创建工程,盐城出台法治专业人员“以案释法”八项制度,淮安常年坚持四级领导干部学法联动考试,连云港打造“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这只是江苏各地以制度规范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体系常态化开展、长效化运行的一个缩影。在“六五”普法期间,全省各地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从更高层次上协调和督促落实。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六五”普法工作,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四个全面”的实施方案,列入“法治江苏”建设的三大重点、50项重点任务。十一届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汇报,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省委省政府批转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制定的《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省司法厅、省法宣办联合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宣传部等21家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创新社会普法教育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的意见》《江苏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江苏省“六五”普法期终考核验收细则》《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办法》等37个规范性文件,构建了责任目标、分析研判、创新创优、社会联动、督查考评和保障支持等制度体系,使观念上的“软任务”变成了事实上的“硬指标”,得到了国家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和省深化改革调研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其中,《关于创新社会普法教育机制的意见》被司法部转载。

  在省司法厅的主导下,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地满足全省人民学法用法需要。仅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就确定实施了138个互动联动事项,通过层层落实目标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司法行政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网络。

  在此基础上,全省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全部恢复成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方案。在制定《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时,把法治建设社会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进一步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党委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在基层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强省建设考核中的权重比例。把法治宣传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推进,优化领导体制,强化联动机制,形成了组织有力、优势叠加、协同推进的法治宣传工作运行态势。

  需求导向

  共同唱好普法大戏

  为深入推进“德法同行”,南京市司法局与南京广电集团联合,于2014年11月推出“南京律师团”微信公众号,24小时均有律师在线接待解答网友们的法律咨询。截至目前,累计服务10296个小时,为近两万人提供了各类公益性法律服务。为更好地打造全媒体法律服务平台,他们又于2015年4月推出《南京律师团》电视栏目,每天用五分钟时间以案释法,累计1110分钟。仅2015年,用户和观众通过电视和微信互动近20万人次。

  据记者了解,在江苏省范围内,像南京这样奋力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升级版”的例子不胜枚举。“六五”普法期间,省司法厅紧紧围绕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总定位,全面实施法治宣传教育“一三五”工程,有效推动普法工作由单一向多元、由单向向多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编撰《江苏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理论与实践》教材,出台《关于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的意见》,制定《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操作手册》,下发《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项目化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持续推进基本队伍规范化、基本方法实效化、基本平台立体化、基本要求标准化、基本机制长效化。

  他们以活动为载体,打造互动型普法模式。积极开展“法润江苏”系列专项行动,连续四届省级机关“万人学法”竞赛,辐射全省所有党政事业机关单位32万余名公务员;“关爱明天,普法先行”“读法律书,做守法人”“唱响法治,畅想明天”等三大主题活动,连续九届“律苑星辉”法律人风采大赛,覆盖全省8千余所学校1200多万大中小学生;连续九年不同主题的“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惠及1200多万农民工;全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教育活动,覆盖23万名国家工作人员。以需求为导向,打造服务型工作模式。将“访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贯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过程,推广扬州、昆山、太仓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法治文化研发中心,探索法治宣传教育服务产品研发供给机制,提供精准化服务,实现普法与法律服务一体化运作。以科技为支撑,打造创新型工作模式。依托公务员网上培训平台、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有线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宽带网络校校通,构建法治宣传云平台。

  他们还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教育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全省共有366支专业普法队伍,1485支业余普法队伍,普法联络员共32274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均达100%,75%的县(市、区)建成了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村居普遍设立司法行政服务站,基本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衔接、整体联动、立体覆盖”的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作模式,有效推动了普法助力企业行、助学校园行、助民村居行“三助三行”活动常年化开展。无锡“智慧普法”、南通“普法邮路通万家”、扬州“百万市民旁听庭审”、邳州“法治成人礼”等措施的大力实施,为保证更多群众得到法治宣传教育奠定了基础。

  构建新媒体普法矩阵

  个性化法律服务深入人心

  按一下电视遥控器,常用的法律法规便可查知,全市律师资料便一目了然,还可以观看普法短剧……这是苏州智慧社区“法律超市”给百姓学法带来的全新变化。

  常熟市在全国首创“法律超市”,在寓教于乐之中,让群众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沙家浜镇朗城村村民杨金奎说:“通过电视上的法律超市,不用走出家门就能了解法律知识、享受法律服务,就像身边带着个法律顾问一样。

  徐州开发12348网络软件系统,设置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寻鉴定、要调解等8大核心栏目40多个服务板块;建立“法律服务地图导航”系统,标注全市4000多家法律服务机构;将网络平台所有服务功能移植到智能手机,让群众享受个性化法律服务。

  “六五”普法以来,江苏全民普法因时而变、因势而进、转型增效,不断开辟新境界。从“广撒网”到“精聚焦”,从纸上到指尖,从灌输到互动,从“内部封闭”到“开放共享”,再到“订单式”普法按需“上菜”,法治文化传播途径日益拓展。创新创优已成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最为强劲的社会脉动,催生出江苏普法百花争艳、春色满园的动人景象。

  搭上普法“快车道”,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再加码。“六五”普法以来,江苏各地紧扣时代脉搏,树立“互联网+”思维,在传统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普法利器,运用门户网站、户外显示屏、公交TV、地铁视频、手机终端等载体,开展普法宣传和法治文化传播。开通线上“e同说法”App和普法微信,以“实体与网络互通,线上线下互动”的“互联网+”普法模式,提升司法行政服务效能,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互联网+”普法品牌。

  紧贴大数据时代特点,在全国首家出台《关于加强新闻媒体公益法制宣传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公益法治宣传教育监测评估体系,推动新闻媒体、公交(地铁)移动电视、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等传播媒介参与法治宣传。省广电总台《法治集结号》《法治在线》,以及徐州的《彭城和事佬》、南通的《刘宇说法》、镇江的《法治进行时》等法治宣传栏目,还有江苏教育网上法律学校、南京青少年网上学法闯关游戏软件,广受群众喜爱。

  在全国率先研发推广法治宣传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省、市、县、镇(街)四级互联互通。把“江苏普法网”升级为“法润江苏网”,同步组建“江苏网络普法联盟”,整合省内391家专业普法网站、微博、微信、博客等,推动实现电脑、电视、手机三屏联动,成功打造集普法资源、信息发布、法律法规解读、法律咨询于一体的互动平台,构建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法治宣传平台。“法润江苏网”一年多来总浏览量突破500万次。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多种传媒手段共存共融共进,江苏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正迈向科技新时代。

  打造品牌

  法治文化在社会普法中强音高奏

  “孩子们觉得法治漫画很有趣,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了交通标志,明白了交通法规。”今年7月,高邮市小拇指法治漫画社的吴联荣老师来到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交通安全课,漫画社的学生们已创作千余幅法治漫画,一些作品还登上了《人民日报》漫画增刊。

  在海安县举办的法治文化节上,采用展览、论坛、演讲、文艺演出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生动演绎身边故事,在欢声笑语中将法治元素浸入群众心田。南通市司法局长张武林告诉记者:“自2004年起,海安坚持一年一主题举办法治文化节,形成了城乡联动、广泛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

  法治为根,文化为魂。为让严肃的法律更接“地气”、对接群众需求,江苏各地还引入了篆刻、灯谜、戏曲、评弹、山歌、农民画等元素,使法治宣传教育更为人们喜闻乐见。常州法治动漫、常熟普法电视栏目剧、太仓法治微小说和麦秸画、昆山法治微电影等,题材和表现手法新颖,有效打通了法治宣传教育深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处长李长山表示:“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更需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引领,坚持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让文化基因根植法治大树。”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各类创作基地26个,发展各类创作团队59个,累计创作法治戏曲剧本6千余部、法治故事1.4万余篇、法治书画摄影3.9万余幅,法治动漫、微电影1199部,初步建成了不同品种、不同门类的省级法治文化作品资源库。全省3542支专业及业余法治文艺演出团队,每年举办万余场次基层法治文化活动,使群众在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为使法治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融通,2011年,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拉开了江苏法治文化建设帷幕。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36项重点工作之一,构筑法治文化建设制高点。省司法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相关部门,全面实施保障体系完善、建设能力提升、作品创作繁荣、传播体系优化、法治文化惠民等“五大行动”,出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繁荣行动计划》,推动全省法治文化创作专业化、制作精细化、活动常态化。法治文化建设年、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和成果展示年,一年一主题,一年一重点,构建起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法治文化体系。

  把握法治文化的特点和规律,走融合发展之路。全省先后建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34个,市、县、镇(街)村(居)四级法治文化阵地1.3万余个,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按照“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要求,南京“百花齐放”工程,盐城“法耀盐阜”工程、扬州法治文化名城建设战略、宿迁“法治文化村村行”、南通“学法达人”竞赛,昆山“琼花杯”法治微电影大赛,宜兴“法治陶苑”陶刻大赛等一系列展示地方特色、具有影响力的活动,使公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法治的感染,法治文化在江苏大地上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自“六五”普法以来,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法治通剧《范老爷判婚》、历史人物电视片《史良》、法治故事集《风雪凤凰山》、《常州法学名家》等一批法治文化精品成为全国品牌,法治微电影、法治漫画在全国大赛中获奖数量连续名列前茅。江苏法治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得到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的充分肯定;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得到司法部长吴爱英的高度赞扬。

  普治并举

  创新推动普法惠民又快又好发展

  今年4月8日,第二届“司法日”联动服务宣传活动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展开。全省“12348法润千万家·志愿者行动”在泰州启动,来自全省13个省辖市的普法志愿者代表300多人参加了授旗仪式。

  “组建省、市、县三级普法志愿者队伍,目的是全力构建多领域、深层次、全覆盖的普法志愿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全省普法志愿服务事业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处长李长山表示,在“司法日”活动中,他们以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主线,联动实施走近12348、体验12348、网上12348等系列行动,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强化12348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平台作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将法治内化为公民的自愿自觉行动。

  为进一步扩大普法志愿活动的群众知晓度,提升司法行政的社会影响力,五年来,江苏普法人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引擎,把实效作为衡量标准,与时代同步、与民心共振,着力打造江苏法治宣传工作的新品牌新特色。2012年,省委省政府两办批转《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考核验收办法》,要求苏南、苏中、苏北人均普法经费分别不低于1.5元、1元和0.5元,列入财政预算,有力保障了“六五”普法的扎实推进。

  着眼满足群众需要与教育引导群众相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走访村(居)民104万多户,征集群众法律需求万余条,建立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服务对象信息库,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与不同需求,围绕“五个迈上新台阶”,以“法润江苏”为主题引领,持续开展“法润江苏·宪法进万家”“法润江苏·春风行动”“法润江苏·护航青奥”“法润江苏·普法惠民村村行”“法润江苏·德法同行”等系列活动,联动开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等专项活动。面向全省近2.1万个村居,集中创作、统一发布、定期发放法治宣传教育挂图、《常用法律知识100问》系列丛书、以案释法展板等多种形式的法宣产品,累计举办各类法律专题宣讲56万多场次、法律咨询60万多场次,发放普法资料逾7600万份。“双促双助”“四万工程”深入近20万家企业,办理涉企转型法律事务4.5万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法润江苏”品牌主题活动的广泛开展,推动了全社会尊崇法治、厉行法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改善民生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全省13个省辖市、97个县(市、区)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行动。南京实施“法治宣传教育行动计划”,盐城推进法律服务社建设,镇江市委主要领导强调法治宣传“四融合”,扬州组织“百万市民旁听庭审”、青少年“法治课间餐”,宿迁市委将法治宣传列入创新督查事项,有效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坚持“多元共治”理念。修改完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出台《动态管理办法》,全省已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个,省级7107个,省级创建率达33.4%,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切身感受到了法治的实惠。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省建成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8所,省级255所,市级以上比例达68%,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突出人民群众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了政府主导、包容合作、互动共治的崭新格局。大力推广兴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普法联盟”、建湖“法律服务合作社”等各类普法社会组织的特色做法,积极推行“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淮安组建“普法达人团”,镇江组织普法微公益创投,各地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孵化培育普法类社会组织237个,挖掘扶持淮安潘恒球和孙焕平、连云港赣榆区许家昌孙书芳夫妇、邳州熊为义闫怀玲等一大批民间“普法达人”,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社会基础,壮大了社会力量。目前,全省普法志愿者达15万余人,规模化发展、规范化运行,已形成江苏法治宣传工作的新势态。

  【核心提示】

  自2011年以来,江苏各地各部门和广大普法工作者紧扣“法治宣传教育水平居于全国领先行列”的战略目标,坚持“整体谋划、重点突破、转型升级、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治理导向,以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为引导,以建设全覆盖工作体系为抓手,奏响了以“法润江苏”为品牌的江苏司法行政服务惠民曲,形成了集中布局、集约运作、集成效果的新局面,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向社会各层次延伸。

  5年间,法治江苏建设与“法润江苏”系列活动铿锵同行,硕果累累、亮点频现。法治宣传社会满意率由“五五”普法的86.3%上升至目前的93.51%,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对法治宣传工作满意率达98.3%。5个省辖市、14个县(市、区)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地区,比例全国最高。

  ★本版策划:许建彤 郁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