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塌方式腐败,剥离之后方可固坡

12.03.2015  10:34

  在今年“两会”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格外引人关注。这是因为王岐山具体负责的反腐败行动一直是近两年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重点。坊间早有形容贪官污吏在反腐行动中心惊胆颤的“段子”云:“宁见阎王,不见老王!”“老王”者,王岐山也。由此可见腐败者对“老王”的恐惧与害怕。然而,那边厢贪官污吏对“老王”有多恐惧和害怕,这厢公众就对“老王”有多欢迎和期待。

  3月10日,王岐山来到全国人大山西省代表团参加会议。众所周知,山西省党政官场是所谓塌方式腐败的典型场所,其严重程度甚至以塌方形容也仍不及现实残酷。以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所说,山西省的反腐败行动,致“山西省管干部空缺近300名”!对此,参加山西省代表团会议的王岐山说,“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教训十分深刻,这个代价不能白付”,要“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重构良好政治生态”。

  “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就是剥离那些松动腐烂的土方,减少进一步塌方的可能。这些松动腐烂的土方不剥离,还会腐蚀其周围的土壤,造成面积更广的塌方。只有坚决彻底地清除这些腐烂的土壤,其后的固坡才有可能,才有意义。只有腐败存量的命数已定并愈加快速地兑现,腐败才不敢增量、不能增量。在这个意义上讲,遏制腐败增量的最果断、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直至彻底剥离腐败的土壤。

  当然,仅由山西省党政官场已被揭露和查处的官员腐败的现实看,坊间“段子”所谓贪官污吏“宁见阎王,不见老王”的心理,其实也只证明了民众的善良而已。实际上,贪官污吏的胆子要比民众所揣摸的大得多,不收敛、不收手、不收心的心理素质和镇定程度远在普通人的想象之外。如在塌方式腐败发生后,被派到山西省主政的省委书记王儒林在本届人大会议上所公开披露的那样,一些官员根本不惧如此烈度的反腐行动,坚不收敛,绝不收手,贪腐数额依旧巨大,“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有一个领导干部去年12月被组织调查,去年11月还收了一套三亚的房产,被办案人员带走时兜里还装着1万欧元的贿款”……

  如王儒林所说,塌方式腐败有三个特征,首先是量大面广:纵向看,从省到市到县到村都发生腐败;横向看,煤炭部门是腐败的重灾区,交通国土是多发地带,纪检监察、组织部门也发生了不少问题。二是集体塌方。山西发生的严重腐败问题不是个案、孤立的,而是“一坨一坨”的。省级干部被查处7人,太原连续三任市委书记和公安局长被查。在查处一个城中村案件时,倒牵出几十个官员。如此塌方实可谓山倒。

  中国不缺人,不缺人才,也不缺具有领导力的人才。因此,清除腐败官员毫不足惜,剥离致塌方的腐烂土壤也不足虑。仅山西一地,规模虽大、但其实还难言彻底的反腐行动致省管官员空缺300名,这既说明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程度,也说明了原有官员产生办法存在严重缺欠,更说明官场环境的恶劣和吏治治理的失败。改革官员产生办法,改善官场环境,强化吏治治理,这是在剥离塌方式腐败中的垮塌腐烂部分之后,固坡强坡,防止新的蝼蚁蛀洞以致塌方的必要措施。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