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城先治水 扬州瘦西湖历时十余载旧貌换新颜

21.04.2016  12:53

  “变化太大了!”当阔别故土30年的耿先生再次站在扬州瘦西湖边时,他的脑海里呈现出两张照片。一张是上世纪70年代的瘦西湖,附近居民在不起眼的小湖边洗衣洗菜,湖面上常常飘着泡沫和菜叶;另一幅图则是如今碧波荡漾、如国画长卷般的瘦西湖。

  耿先生1983年离开家乡去新疆支边。那时候,瘦西湖水的补充和出水渠道只有古运河一条,一旦古运河出现污染,瘦西湖水便无法幸免。虽然扬州曾对古运河进行综合整治,但由于长期以来城区生活污水排放汇集,瘦西湖水质逐渐恶化。

  对于清代康乾时期就已留下“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盛名的瘦西湖,水就是她的灵魂。记者了解到,2001年起,扬州先后投入2亿元实施瘦西湖活水工程,其包含了引水入湖、污水截流、河道整治、闸坝工程、河湖监控等五大环节。

  游船荡悠在碧绿色的瘦西湖上,两岸是鸟语花香。据扬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姚苏华介绍:“所谓‘引水入湖’,就是将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上游邵伯湖水作为引水源,湖水经泵站提升后,通过输水管道送入保障湖净化,根据需要对瘦西湖进行注水和冲洗。此外,扬州还在瘦西湖地区实施污水截流,根除湖体污染源,铺设9000米长的截流管道,并对北城河、二道河等河道进行清淤、绿化。整治后的瘦西湖不仅解决了周边污染源等问题,还实现了景区水系和城区水系连通。

  “绿色是扬州城市的鲜明底色,也是瘦西湖的历史基因。”姚苏华还表示,扬州在保护景区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大力度推进园林新建和绿化提升,投入近2亿元,打造以花文化为主题的万花园。同时,因地制宜成片栽植近万株法桐、银杏、香樟等高大乔木和数千株桃树、杏树、枇杷等各类果树,景区绿地面积从原来的不到2平方公里扩展至8平方公里。

  《扬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0)》透露了这个细节:瘦西湖万花园水岸线2万米驳岸工程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即驳岸低于水面30CM,距离河岸线达1m。就是这个距离的设置,为水生植物预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驻足瘦西湖,可以看见逶迤曲折的水岸线上种植了大量水生观赏植物,这既美化了景观,又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不仅如此,瘦西湖还将机动船改为电瓶船。

  “瘦西湖活水工程历经3年全部完成,干净的京杭大运河水通过输水管道注入瘦西湖,加之污水截流工程的启动,曾经的死水变活了、活水变清了,瘦西湖水质长期稳定在国家三类水以上标准。”瘦西湖管委会工作人员说。

  难能可贵的是,在扬州人的治水理念中有一个“全局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瘦西湖的治理方案,包含了其周边槐泗河、北护城河、邗沟、漕河等河道的水环境整治。如今,瘦西湖、小运河、保障湖水上游览线全线贯通,形成绿环水绕、水伴人行、景随步移的水城韵味。一个立体式的滨水空间由此打开。

  瘦西湖景区管委会有关人士表示:“自2013年以来,工业企业、与旅游休闲功能相悖离的低档次交易市场迁出景区,空间腾让后,再注入生态、文化和景点元素。

  “这一‘搬’一‘注’,表面上是业态的换血,实质上是景区与城区的空间粘合,还湖于公众、还景于公众、还空间于公众。”耿先生说,30年光阴如梭,瘦西湖已从原先的“近郊型景区”转化成了“城市中央公园”。

  2015年初,阔别家乡30多年的耿先生做了一个决定,带着老伴、儿子儿媳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女回扬州定居。除却亲情的召唤,这诗情画意的家乡也是他最牵挂的。(顾姝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