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靠啥?智慧交通才是关键

31.12.2014  09:38

  继广州杭州之后,深圳“突然”实施机动车限牌

  新华报业网讯 前天下午,深圳成为全国第八个实施机动车“限牌令”的城市。记者昨日采访得知,江苏没有将限牌提上日程,车市反应比较平静;但随着政府一系列新规利好,新能源汽车消费正在打开另一扇窗。

  提前30天公告,江苏不搞“突袭

  下午5点40分发布消息,6点启动限牌,尽管此前深圳市政府多次表示绝不搞突然袭击,可如今在事实面前,不得不让人心存疑虑。

  “苏州会限购吗?”这两天,朋友圈里炸开了锅。记者向苏州市车管所求证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坦言,“你问了也白问,政策由市委、市政府拍板,轮不上我们表态”。

  有关南京限牌的“谣言”也此起彼伏,始于2012年8月,到现在一直在发酵。几次“谣言”盛传时,购买新车并前往南京市车管所上牌的车队一直排到玄武大道,后来因南京市领导公开表态才让买车上牌热得以降温。

  “江苏肯定不会搞突然袭击,这是依法行政的体现。”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刘克希介绍,去年11月29日修订的《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条例》对机动车保有量限牌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13个省辖市和所有县(市)政府都要严格程序——若要限牌须公开征求公众意见、经人大常委会审议、在实施30日以前向社会公告。

  为何一次次辟谣,可最后都是偷偷地“一夜限之”?“一夜限牌严重损伤了政府公信力,长此以往,政府说的话就没人敢相信了。”刘克希表示,江苏继续给大家吃“定心丸”,公开征求意见、人大审议、提前30天公告,三个程序缺一不可,即使某一天政策调整也会事先向社会公告,“目前江苏还没有哪一个城市向人大提交限牌审议”。

  市场反应平稳,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限购、限行、停车费上涨……各类调控手段不断出现。其实,关于“苏州即将实行汽车限购”的小道消息在民间流传已久。去年“五一”,《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实施,实施前条例内容公开,规定政府“可根据道路交通发展状况,决定实行机动车保有量、种类调控;限制机动车使用频率;合理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使用成本”,这些没有“时间表”的政策就引发了一轮购车潮。

  “深圳限购,南京还会远吗?现在买车还有优惠。”昨天,记者接到4S店的促销短信,听着如此熟悉的语句,不禁让人想起今年3月底杭州限购时南京车市一夜爆发。南京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数据显示,今年4—5月,车购税征收数量、征收税额均创下该税种开征以来的最高纪录,二季度的日均办理新车缴税达到2000辆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车市购买力由于这场“传言”提前释放,新增车辆缴税款等在5月份开始逐月下降。但深圳限牌,并没有在我省掀起一场新的“风暴”。“由于库存高企,今年车市在年末一反常态,经销商纷纷加大优惠。”苏州一家4S店销售人员周唯表示。

  相比之下,江苏为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明确新能源汽车不受保有量调控限制,在为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大气环境而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时也不受限制。再加上购车补贴,今年个人新能源汽车消费迎来井喷。

  南京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鹏介绍,截至11月底,今年南京已有644辆新能源汽车办理车购税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