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图书馆藏了个泥塑高手   

26.11.2015  09:08

  

  秋去春来,年复一年,朱师傅已经在河海大学做了14年的图书馆管理员。然而他还有一个不太为人知的身份——民间艺术家,这个称号可不是随随便便给的,他的泥塑作品《南京清明上河图》就在2014年青奥会上展出过。

  图书馆管理员原来是个“民间高手

  作为图书馆管理员,朱师傅每天的工作是将图书馆管理得井井有条,一楼底下清雅的鱼池、新添加的桌椅沙发等都为同学们所喜爱。而作为泥塑艺术家,他用泥巴捏出记忆中的老南京,每一件都栩栩如生,深受市民欢迎。

  泥塑场景里有着众多的人物,或扬手打招呼,或者在低头做针线,还有排排坐看电影等造型,每个泥人的神态都不一样。老南京的丁家湾牛肉锅贴、惠民理发店等场景,都在朱师傅的手下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朱师傅学泥塑没有拜过名师,也没有学院派的背景,就是从小喜欢泥塑。他的泥塑大多来源于平日的积累,考证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图书馆的工作也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图书馆的工作为朱师傅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时间,让他可以不为生计所愁,全身心地去创作。据了解,他的泥塑作品只做收藏和展览,不在市场上销售。

  开始捏泥人纯粹因为好玩

  朱师傅捏了40多年的泥塑,从十几岁的娃娃起,他就热心捏泥巴。开始是因为孩子“好玩”的心理,那个年代,物质条件贫乏,就通过捏泥人来找乐子,后来长大了就是因为喜爱民间艺术才坚持下来。

  朱师傅曾经迷茫过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创作什么主题。后来发现,接地气的生活画面最受大家欢迎。跷起二郎腿的老翁抽着大杆子烟袋,等着老虎灶将水烧开,一旁热水瓶摆了一地;两家相邻的盐水鸭店里,老板们各自招揽客人;亨得利钟表店前有人一边下棋,一边等着旁边的馄饨煮好……这些贴近民生的主题是朱师傅最熟悉也是最爱的题材。

  找准自己的方位之后,朱师傅在泥塑艺术圈子里面越来越出名,也得到政府的重视,为他提供工作室,还给他宣传办泥塑展览。

  很多市民成了他的“粉丝

  出名之后“交际”也开始多起来,很多的宴请都不是朱师傅想要的,沉醉在酒肉之中,便无暇去创作,这些都是要有所取舍的。“创作需要捺得住寂寞,切不可获得些许成功,便骄傲自满,这是最要不得的事情。”朱师傅最怕他的徒弟功利心太重,蒙蔽了眼睛也就创作不出好的泥塑作品。

  因为他的泥塑很受市民欢迎,很多家庭已然成了朱师傅的“粉丝”,哪里有朱师傅的泥塑展,他们就全家总动员去观看,有的不仅是去看,还主动维持展馆的秩序,帮助疏导展馆拥挤的人流。通讯员李婉婷记者王晶卉

编辑: 吴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