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19.06.2015  19:41

      为加快县域产业集聚,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近日,沭阳编制了《“3+3”主导产业紧缺急需人才专业目录》。将重点引进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家居制造、健康医疗、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主导产业20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据了解,近年来沭阳通过各种招贤纳才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创业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打破历史空白;引进省“双创团队”1支,实现全市零突破;引进省“双创人才”35名、“双创博士”22名,入选数实现全市“八连冠”。率先在苏北县级城市中启动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产业园”,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公楼、研发楼、孵化楼共计2万平方米,成功引进了生物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的6名高层次人才和1支团队入园创新创业。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7个,实现了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集聚科技人才9680名。
      循着一串人才数据,可以发现它的背后,是沭阳强县、转型发展探新的轨迹。如今,“引进一个领军人才,集聚一个高端团队,兴办一个优质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在沭阳正渐入佳境,多领域产业创新高端人才的不断涌现,为沭阳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供着强劲的推动力。
      “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发展战略,不仅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而且对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都将产生推动作用。”沭阳县委书记胡建军表示。 
      在科技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嘉德纤维、邦源纺织等纺织企业,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开发总公司等长期开展技术合作,始终保持包覆纱新产品、新技术在国际国内的领先优势,吸引了上下游企业配套跟进。目前,沭阳已集聚包覆纱生产企业16家、包覆机4000台(套),年产量8万吨,居全球第一,先后获批“江苏省纺织纤维新材料产业园”、“国家级包覆纱生产基地”,传统纺织产业由此驶上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高标准、高科技现已不仅仅是嘉德纤维、邦源纺织等纺织企业的不懈追求,在江苏兄弟活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员工们正在赶制来自国内知名汽车企业的订单,从模具的浇制、打磨、校验,到成品的包装,全部是标准化的操作。今年,企业科技创新产品的比重更是由去年的10%增长到了20%,先后获得省高新技术产品三个,各项专利近20项。目前,无论是产品的生产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企业都已经成长为中国内燃机活塞行业里的佼佼者。 
        “今年,我公司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使我公司科技创新产品由20%增长到40%,为我国内燃机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高新技术产品。”江苏兄弟活塞有限公司总经理蓝天说。
      为了对促进产业成果转化,沭阳开发区在专门成立16个产业研究院的基础上,依托龙头企业,常年开展宏观产业政策、高新产品研发、专利申请、产业发展趋势、行业现状等研究工作,并通过《产业研究简报》,发布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了规上企业之间大兴科技创新之风。其中,江苏中辆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新能源有轨电车,不但得到了专家组评审组的一致通过,还填补了国内新能源有轨电车研发成果的空白。

来源:沭阳县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