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精准发力”突破民生保障“最难一公里”

17.06.2016  01:32

      今年以来,沭阳县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保障社会公平、公正为基本要求,着力解决社会救助过程中制度、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形成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

      创新三项机制实现困难群体“精准识别”。一是健全低收入核对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沭阳县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实施办法》,准确核算和掌握申请人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为社会救助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准确性和公信力。二是建立低保听证评审机制。该县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成立听证评审团,对申请救助家庭开展听证评审,对不符合条件、群众反映强烈的坚决不予批准,切实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三是建立低保对象诚信档案制度。救助对象申请低保时,要如实填写《沭阳县低收入家庭诚信承诺书》,并对申请内容的真实性作出承诺,如发现弄虚作假当即取消申报资格。

      构建三项服务实现困难群体“精准救助”。一是建立分层分类救助服务。对因大病、重残、年老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给予重点救助,逐年提高生活救助标准;对有劳动能力,但因病、因残、因灾、因自然条件差等原因造成暂时生活困难的,从扶贫济困、就业助学、就医助残、养老关爱等方面“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不断提高其自身的造血功能,确保到2020年全县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二是建立党员结对帮扶服务。3月份以来,该县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困难家庭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体现在细处、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动态核查跟踪服务。各乡镇(街道)、村(居)按照“每月一小审,每年一大审”的动态核查跟踪服务要求,每月向保障对象家庭了解情况,及时调整补差;同时,对新出现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保障对象动态管理网络,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目标。

      据了解,截止5月20日,该县已发放五保供养金3781人次798万元、孤儿保障金1059 人次512万元、城乡低保金72957人次9891万元;救助住院、受灾和临时生活困难群众7553人次818万元;同时,节日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013户 194万元、减免百姓丧葬费2790人36万元。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