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审计局认真传达省厅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会议精神

21.08.2015  00:45

  8月19日上午,沭阳县审计局利用晨会时间,传达学习全省审计机关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会议精神。会上,该局局长王京同志首先简要传达了研修班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议程安排,然后,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一同学习了顾厅长在研修班上的重要讲话。会议最后,就如何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以及深刻领会顾厅长讲话要求,更好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动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围绕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强化审计管理上下功夫。强化审计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节约审计资源,为实现审计全覆盖创造条件。一是加强审计计划管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和充分论证评估,科学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中期计划,把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一律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并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二是科学确立审计目标。在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科学确定审计目标,必需考虑以下因素:社会的审计需求、审计机关的自身能力以及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要努力在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确保审计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使审计范围更合理、审计重点更突出、审计方法更有效。三是强化审计实施现场管理。继续完善和实施现有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实施审计项目进度跟踪管理,强化审计实施方案执行管理,督促落实审计事项,着力提高现场审计工作效率。
      二要在整合审计资源上下功夫。实现审计全覆盖,必须有效整合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力量充足、人员结构合理,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努力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现有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通过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通过完善相关工作推进、考核机制,推动工作快速落实,促进工作效率提升。二是合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审计全覆盖的实现仅靠国家审计力量的推动,存在一定难度,只有合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形成以国家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构建既分工、又协作的审计监督大格局。三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作为补充。对于那些面广量大、保密性不强、专业程度较高,审计机关业务水平受限、无法审深审透的工作任务,通过招投标,委托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专家完成,由审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让社会服务成为审计力量的重要补充。
      三要在审计方式创新上下功夫。审计方式是审计机关开展审计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创新审计方式可以合理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改进管理模式,提高审计质量、效率和效果。一是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专项审计调查具有目标宏观、范围广泛、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程序方法灵活等特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经济领域中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特定事项进行系统性的全面调查,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二是适当安排统一组织审计项目。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审计署或省厅每年可适当安排一些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项目,统一组织实施,既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也有利于对某一领域从广度到深度的审计全覆盖。此外,作为审计机关内应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层次出发,统筹审计资源,有效整合审计计划,有机结合不同审计类型,实行“1+n”的方式,对同一对象同时实施多个审计项目,一次进点、协同审计,探索一次性全方位查深查透,提高审计组织化程度和实施效率。三是继续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一方面能够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对未被纳入审计范围的单位起到警示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社会普遍关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审计事项应及时面向全社会公告。对暂不适宜向社会大众公开的、但属于同行业或同类单位共性问题的,应在行业或系统内进行通报,督促全行业的整改。四是充分发挥联网审计平台作用。依托于“大数据”审计平台建设,大力推行“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的审计模式,努力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审计实施效率。
      四要在审计整改上下功夫。推动审计整改落实是审计的延续,也是审计成效的重要体现,更是维护审计严肃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方式。要落实被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保证审计整改意见落实到位。审计机关要强化督促指导,做到审计工作开展到哪里,整改督查就延伸到哪里。要联合纪检、组织等部门依法开展联合督查,促进问题快整改、快纠正。同时,要加大考核问责力度,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严肃查处弄虚作假和拒绝、拖延整改的行为,严格问责整改不力、屡查屡犯现象,实现审计成果最大化。(费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