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以标准化、规范化助推民政工作创新创优

09.09.2016  22:04

      今年来,沭阳县按照“人民群众受益最大化、社会支持民政最大化、创新争先效果最大化”的工作理念,以规范化、标准化、社会化为抓手,拓宽思路,扬长避短,促进全县民政工作显著提升。
     
      信息公开常态化。该县在民政信息公开中坚持做好四件事:一是加快推进民政信息平台在乡村两级的应用,为民政业务实现信息共享和网上协同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将现行的民政政策法规分类,以问答形式印成小册子发放到全县村(居)委员会和民政对象手中;三是由局党组成员带队在乡镇(街道)人口密集的地段开设民政咨询早班车,面对面推介民生保障政策;四是在媒体开设专栏对民政新政及时公告,做到政策全透明确保百姓知情权。由于政策宣传到位,大病救助面不断扩大,截至8月初,受益人数由去年的580人次增加到677人次,救助金额由370 万元增加到483万元。

      基础工作规范化。坚持从规范化管理入手,改变传统民政的粗放和随意做法,对 60 多项民政工作建立流程,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如在全系统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必报制度、重大项目上马听证招标制度、大额支出事前报告制度;在社区治理方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在五保供养方面推行“1+1+1+1”关爱照料制度;在低保审核审批中实行“五三制”;定期会同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民政款物进行专项检查等等。民政工作的规范管理,使困难群众、优抚、五保对象的受益面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标准化。沭阳县确定到2018 年实现更高水平小康,并深刻认识到,只有让弱势群体认可的小康,才是最具含金量的小康。为此,该县力抓保障标准,让小康成果不断惠及百姓。城乡低保实现自然增长,月人均分别达到490 元和 370元;五保经费按上年度农民纯收人的 55 %进行提标,年人均达5550 元;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的45 %实现自然增长,每人每年达9140元,赴西藏、青藏兵站服役按此2倍执行;大病医疗救助不断完善,逐步取销病种限制,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老人和孤儿救助比例达100%。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