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空气"两手抓" 沛县在苏北地区率先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

06.08.2015  13:10

  近年来,沛县坚持走生态立县发展之路,将生态县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民心工程,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生态富民工程,日前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

 

 

  “是镇政府吗?我们村今天怎么没人来收集垃圾?”接到这样的群众投诉电话,在江苏沛县各个乡镇已经不稀罕了。要说群众监督村庄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得从当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行的“1元管理”模式说起。

  县环保局局长孟庆凯告诉记者,这个模式就是每月向每位村民象征性地收取1元钱的垃圾收集服务费,“村民们交了钱,就会关心应该得到的服务是否到位了。只要垃圾没人清理,就会有人投诉。有了这样的监督机制,农村垃圾的收集管理就容易多了。

  沛县是个农业大县,总人口13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约六成。目前,“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在乡村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市场化。全县建设了22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保洁员、保洁车、移动式垃圾箱体、大中型垃圾中转车配备齐全,收集和处置率均达到100%,日均处理生活垃圾约485吨,城乡生活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环保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生态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这是国家考核验收组7月24日对沛县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给予的评价。当日,沛县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实现了苏北领先、徐州率先的目标。

  “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好坏关键看两条,一个是水环境,另一个是空气质量。”副县长徐正冲接受采访时介绍,三年来,沛县先后投入50多亿元用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其中对水和空气的治理正是放在重中之重。沛县县委书记李晓雷表示,新形势下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最新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推动沛县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拥有一汪碧水是沛县人的梦想

  沛县多水,古称沛泽,东邻微山湖,西靠故黄河,境内还有包括徐沛河等在内的大小200多条水系。徐正冲说,能拥有一汪碧水是每个沛县人的梦想,今天这一梦想得以实现。

  县水利局高工李守栋每周至少要抽出两天的时间,带人到徐沛河上去查看黄菖蒲的生长情况。借用水生植物自身的降解功能,这是沛县在水环境治理中引入的一种生物治污试验。

  “我们对全县183条大沟级河道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整治,封堵沿岸的工业排污口、农业畜禽及企业排污口和生活排污口,并建立由县、镇、村一把手负责的河长制管护制度和全流域生态补水机制,将管护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李守栋称,仅此一项地方政府的投入就近8000万元。

  需要提及的是,沛县是江苏最大的煤炭基地,煤炭开采造成大量的土地沉陷,安国湿地即由县城西北部1.5万亩的采煤塌陷地改造而来。据了解,安国湿地是沛县对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区、煤矿塌陷地生态修复以及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一个成功案例。目前,一期已经建成开园,内有十里芦苇荡、百果花园岛、千亩荷花塘、万鸟栖候区等,实现了采煤塌陷区的华丽转身。

  据安国湿地管理方负责人牛文成介绍,湿地每天“接纳”经处理但尚未达到水环境标准的工业、农业、生活排水的尾水3万吨左右,在湿地内经过一级表流和二级表流系统处理后,水质完全能达到地面水Ⅲ类水体水质要求,用于沛县西部干旱农业地区的灌溉使用。

  徐正冲告诉记者,包括微山湖湖西千岛湿地、大沙河沛县湿地、沛县安国重要湿地等7个生态功能区的267.54平方公里范围,已被划定为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再加上徐州市和沛县两级划定的生态红线规划区,沛县生态红线区域总计达443.17平方公里,占到了县国土总面积的28.1%。

  “生态红线保护区已经达到了总面积的28.1%,在平原地区、在水乡非常难得。”环保部生态司副司长沈学强在谈及沛县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经验时还表示,沛县率先利用煤矿区塌陷地建湿地、修生态、治污水、造景观,在全国走在前列;城区的饮用水由地下改成地表水,在平原地带具有示范意义;率先治理畜禽养殖业,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等,生态创建的长效机制率先完善。

   很久没看到这么美的蓝天白云了

  2007年建成投产的徐州观茂焦化有限公司原本是沛县的税收大户,同时也是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空气污染祸首。根据沛县生态县创建标准的要求,2014年10月,沛县政府还是将这个运营了7年的企业实施了关停。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是沛县治理大气污染和力促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举措之一。2013年至今,沛县关停清理了145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大中型企业和非法土小企业,其中也包括曾经被当地引以为荣的10万吨电解铝生产线。

  对有改造潜力的企业,沛县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促使企业转型升级,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要求,优先发展新兴产业,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对高能耗产业和重化工的依赖,同时推动产业加速调整,用清洁生产、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

  据了解,三年间,沛县先后淘汰纺织企业落后设备340台(套),塑编产业落后设备100台,关停昊阳化工、利华能源股等一批高污染企业。18家企业完成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工业生产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对于大气质量的管控,我们的态度是坚决和坚定的。”县环保局局长孟庆凯表示,为了彻底治理大气污染,沛县不但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痛下决心清理,对很多地方都束手无策的秸杆禁烧,更是做到了三年“零焚烧”,今年夏季禁烧工作考核位列徐州市第一。

  沛县是如何管好秸杆禁烧的?用副县长徐正冲的话说就是“疏堵结合”:“疏就是为秸杆找到再生利用的途径和渠道,把废物变成可产生经济效益的有用之物,农民便会自觉地进行收集和利用。堵则是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据了解,沛县政府投入100多万元,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合作,在全县180多个信号发射塔架上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对县内耕地实施无缝隙全覆盖监控,对秸杆禁烧起到了有效的监管作用。

  在沛县千岛湖湿地旅游的一对山东济宁的夫妻告诉记者,他们很久没看到像沛县“这么美的蓝天白云了”。据了解,沛县是苏北地区率先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县级城市之一,从监测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级以上的天数142天,优良率达到了78%。

  

连云港11部门共商冬季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冬季污染天气应对,环保厅
江苏省解除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
受冷空气影响,截至12月4日15时,环保厅
江苏拒绝为污染企业买单
   制定赔偿金使用管理制度  明确磋商和诉讼规则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