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治疗唤醒“沉睡的心灵”——省方强戒毒所创新戒毒矫治工作见闻

09.06.2017  23:33

 

      本报记者 郑 弋

  刚刚走进省方强戒毒所的戒治大院,便听见从二大队方向传来一阵阵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高亢激荡的音乐声。记者和随行民警都有些好奇,忍不住加快脚步走上前去。日前,本报记者随省戒毒管理局教育戒治办公室主任郭群一行,走进省方强强制隔离戒毒所,深入了解戒毒矫治创新工作及成效。

  小民警的综合音乐疗法

  二大队是方强戒毒所的入所大队,一楼的活动室被设置成了开放式教室,20余名戒毒人员正端坐在课桌前,随着讲台前一位年轻民警的讲解与引导,或睁大眼睛凝视前方,或紧闭双目陷入沉思。细心观察发现,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有泪水滑落的痕迹。原来,他们正在针对新入所的戒毒人员进行综合音乐治疗。

  讲台前的年轻民警叫田彬,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或许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他现在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可田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告诉记者:其实,音乐在治疗精神与心理疾病、戒除烟瘾毒瘾等方面均有着独特的疗效。在所领导及大队的支持下,他发挥专业特长,创新开展综合音乐治疗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已在全所推广。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进行综合音乐治疗的过程中,田彬和其他民警相互配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对音乐进行解读,融入主旋律和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戒毒人员进行思考。同时注意观察戒毒人员的反应,并根据反应选择下一首音乐。现场氛围轻松,容易被戒毒人员所接受。

  “五香”工程培养健康情趣

  此次采访,记者还听到一个新鲜词——健康情趣戒治。副所长黄建军告诉记者,他们在开展戒毒矫治过程中发现,戒毒人员普遍存在贪图享乐、情感冷漠、兴趣低俗、精神颓废等“病态情趣”。为此,该所专门成立“健康情趣戒治”课题组,探索戒毒人员健康情趣的“生成路径”,有效提高了教育戒治质量。

  蓝天白云绿柳摇曳,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如果不是高墙上的警示语句提醒,记者差点忘记这里是戒毒所的戒治大院。其实这正是方强戒毒所今年重点推进的包括书香、墨香、院香、室香、体香等健康情趣戒治“五香”工程中的一个场景。其中,“书香”是指持续办好所内报刊《朝阳报》《至善》,定期举行“书市进所”活动,满足戒毒人员阅读需要,培养戒毒人员的读书习惯;“墨香”是指组织戒毒人员成立“海清风艺社”,编印《成语戒毒》《俗语新读》《戒毒字帖》等戒毒读本,引导戒毒人员在学习过程中,磨炼宁静淡泊的性情;“院香”是指种植花草美化戒治大院,以清新优美的环境调适不良心境;“室香”是鼓励戒毒人员领养盆景花草,在打造清香优雅的起居环境同时,培养责任意识;“体香”则是指督促戒毒人员勤洗衣服被褥,鼓励戒烟控烟,清除身体异味,促进身心健康。

  网络化课堂让众口不“难调

  方强戒毒所还从戒毒人员的戒治需求和体验入手,变传统课堂教育为线上教育。先后在教学楼教室、生活楼学习活动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终端,自动生成多媒体视频课件,引入媒体品牌节目与网络精品课程,在网络化课堂教学平台设立了法治教育、名师讲堂、数字图书等10余个栏目,深受戒毒人员的喜爱。

  方强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叶成忠告诉记者,根据戒毒人员的阅读需要,专门开设“每日讲堂”,分为周一道德讲堂、周二法治讲堂、周三文化讲堂、周四创业讲堂、周五健康讲堂、周六心理讲堂,供戒毒人员晚间点播收看;每月举办“名师讲坛”,为戒毒人员提供新颖实用的知识信息,充实精神文化生活。

  省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高如军表示,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克服了场所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力量滞后、教育渠道闭塞等不足,让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于教育矫治中心工作。

  来源:江苏法制报,2017年6月9日,第A01-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