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汤云:在高墙内,我愿意做他们的家人

31.10.2014  11:52

   

  江苏省洪泽县检察院监所科科长汤云

  □“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面对汤云的询问,在押人员王某低头不语。2013年4月,与王某的第一次谈话,就在对方的无声中结束。

  □“亲情是帮助他们改过自新的一剂良方,把准了脉,才能下准药。”汤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个别的约谈只能针对个人,不如组织一次集中亲情见面会,来消除在押人员与家人的隔阂。

  □“你现在就是我的特殊保护对象啦。”这是让在押人员袁某曾经感到无比诧异的话。自己来这服刑接受改造,没想到还能得到“特殊优待”。

  □除了医治身体上的病患,善于从内心去感化教育,这是独特的“汤氏疗法”。不管自己的心情如何,跟在押人员谈话时总是带着一脸笑容。

  □为了达到救助的最佳效果,她把在押人员刑满后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头等大事。

  圆圆的脸,说话时总是带着温柔的笑意,这是江苏省洪泽县检察院监所科科长汤云给人的第一印象,从事监所工作四年,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细腻贴近在押人员的内心诉求和人性特点,用亲情去感化教育在押人员,她所在的监所更是延续了45年无安全事故的美誉。汤云个人也因此荣获两次三等功。今年9月,汤云被评为全市人民满意检察官。

  亲情使者

  “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面对汤云的询问,在押人员王某低头不语。2013年4月,与王某的第一次谈话,就在对方的无声中结束。

  早在几日前,王某就引起了汤云的注意。一个一米八的壮汉,每天的进食量却很少,情绪略显烦躁,女性的直觉告诉汤云王某肯定有事。

  监管场所是关押人改造人的地方,失去自由难免都有抵触情绪,要想做好在押人员的思想工作着实是件难事。做了15年的侦监、公诉工作,干的都是让嫌疑人认罪服法的事,刚来监所时,汤云也感到无从下手。但她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冲劲,自学了心理学,研究如何与在押人员打交道,逐渐形成了属于她的四字方针——将心比心。

  “是不是家里遇到了什么事?”在与王某第四次交谈时,当提及家庭与孩子,这位壮汉不禁潸然泪下。原来,王某入狱前,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因为自己犯罪入狱,妻子把2岁的儿子扔给了70多岁的老母亲后,便失去了踪影。担心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母亲,王某自责不已,一度有轻生的念头。

  王某的情况并不是个案,人在犯错时,无疑都需要得到家人的原谅和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在押人员上千次的交谈中,心细的汤云发现许多在押人员入狱后,认为是自己造成了家庭的破碎,因此产生厌世仇世、悲观失望等心理,而这正逐步成为他们思想改造、回归社会的一大障碍。

  “亲情是帮助他们改过自新的一剂良方,把准了脉,才能下准药。”汤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个别的约谈只能针对个人,不如组织一次集中亲情见面会,来消除在押人员与家人的隔阂。2013年5月6日,在洪泽县看守所的会见室里,由该县检察院组织的“亲情使者”服务活动,让22名在押人员和他们的亲人实现了特殊的团聚。在那次亲情见面会上,王某见到了久别的母亲和儿子,心中顾虑消除,当即表示要安心改造,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

  在她的力促下,“亲情使者”服务工作现已常态化。由15名干警担任“亲情使者”,针对在押人员因犯罪导致与亲人产生隔阂、双方消极悲观等问题,深入监区和在押人员家庭,开展思想工作,成为在押人员和其家庭间的一座亲情桥梁。

  汤氏疗法

  “亲情使者”的成功,让汤云敏锐地捕捉到亲情感化往往要比单纯说教来得事半功倍。她开始把在押人员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在确保监所安全,严格执行制度的前提下,以女性特有的柔情关心照顾每一位在押人员。

  “你现在就是我的特殊保护对象啦。”这是让在押人员袁某曾经感到无比诧异的话。自己来这服刑接受改造,没想到还能得到“特殊优待”。

  2014年6月23日,汤云从当日的入所登记记录上发现,袁某身体健康一栏只粗略填写了“曾手术”,并未说明具体手术时间。得知袁某正处于术后恢复期,她当即把袁某纳入了自己的“特殊保护”。

  “本以为是句玩笑话,却没想之后的日子,自己有了营养餐,还有驻所医师定期检查康复情况。”袁某说,“在这看似冰冷的高墙内,我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除了医治身体上的病患,善于从内心去感化教育,这是独特的“汤氏疗法”。不管自己的心情如何,跟在押人员谈话时总是带着一脸笑容。没有架子,没有威风,“汤科长不仅让我的身体得以康复,她那聊家常般的简单话语,为我们维权的真性情更让我感受到被尊重和活着的希望。”袁某说。

  得到“特殊照顾”的并不止袁某一个。汤云有一个记事本,上面记录着在押人员的家庭、身体状况,以及近期需求和合法诉求等等。4年里,她共办理了45件在押人员控告申诉检举,依法帮助8名在押人员追回合法财物,纠正法院刑期计算错误2次,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5件。

  “在这高墙之内,我愿意做他们的家人,去保障他们的健康,维护他们的权益。”汤云说。专业服务

  为了达到救助的最佳效果,她把在押人员刑满后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头等大事。

  “他们往往都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才走上了犯罪道路,接受改造只治了标,只有学会了生存技能,才能标本兼治。”为此,她专门撰写了调研信息上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并多方奔走,与当地工业园区联系协调争取帮助,并最终达成协议,把相关企业作为在押人员刑释解教后的安置实体,并由企业选派专门执业技师,定期入所对在押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对培训考核合格的,经本人同意,优先推荐到安置企业就业。

  不仅要掌握技能,还要消除他们因为服刑所产生的自卑感,在汤云的力促下,驻所检察室与看守所联合聘任了6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成立“心理咨询矫正室”,以问卷调查、谈话交流、心理测试等形式,及时掌握在押人员的心理动态,树立重回社会的自信。耗时一年,在她的带领下,驻所检察室成功打造了为在押人员提供专业医师、专业心理咨询师、专业技师“三师入所服务模式”。

  “汤大姐,多亏您请的师傅教会了我做电工的技能,我已经从啃老族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2014年春节刚过,刑满释放的张某给她寄来了“家书”。这样的家书,汤云每年都会收到,年长的叫她妹妹,相仿的叫她大姐,更小一点的则叫她“妈妈”。

  “在押服刑是我们帮助他们改过自新的手段,而让他们成功回归社会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汤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