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江都管理处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纪实之五

02.03.2016  10:57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省江都管理处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新动力、塑造新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特别是2015年以来,该处针对《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以工程考核为抓手,积极开展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活动,经过辛勤努力,“源头”工程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水平得到了持续提升,2015年高分通过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在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实践道路上实现了精彩跨越。

创新工程管理,努力打造样板

十二五”期间,江都水利枢纽累计抽江水北送219亿立方米,抽排里下河涝水39亿立方米,向里下河地区自流引江水124亿立方米,排泄淮河流域洪水306亿立方米,为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显著的社会效益发挥,源自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合理规划设计、规范有序管理。走进江都四站,地面上红色的参观通道、蓝色的巡视通道标志一目了然,明黄的警戒线划出一台台机组警示范围,机身上进水、出水箭头标识清晰可辨……每台设备上还贴有二维码标识,拿起手机一扫,设备编号、型号、参数、评级,制造、修试情况、责任人等信息立刻呈现出来,还配有设施照片。

这是该处在全省水利行业中率先引入并积极探索实行的精细化管理。2014年6月编写出版江都水利枢纽泵站、水闸精细化管理丛书,在2015年创建期间先后编制典型工作作业指导手册,以技术管理、标准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岗位管理、考核管理为突破口,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构建管理新格局。

精细化管理理念不仅在工程管理中落地生根,管理处还将这一理念和成果推广到水文测报、财务管理及日常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同时,推行精细化考核评价机制,逐级分解落实责任,签订工程管理、目标管理、安全生产、党建工作、廉政建设、文明创建责任状以及党风廉政承诺书、经营承包合同等“六状一书一合同”,采用“每年四考、一考三评”考核方式,通过自评、他评、考核小组综合评价,确定考核结果并与奖惩挂钩。该处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得到省水利厅充分肯定,并在省属水利管理单位中推广。

信息化建设也是管理处工程管理创新的一大亮点。管理处以科技引导,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编制实施《江都水利枢纽信息化建设方案》,完善监控系统、数据处理与共享、信息发布、通讯网络等,研发运行调度、工程管理及河湖管理等业务软件,架构工程监控、运行调度、工程管理、河湖管理、水文信息、档案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等综合平台。主动适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管理新要求,积极探索“远程集中监控、现场少人值守、运行维修分离、专业应急保障”新模式,实现对四座泵站及配套水闸集中控制。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在更新改造、工程加固中,积极联合高等院校、设备制造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十二五”期间主持完成9项科研项目,其中获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取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加7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行业规范编制。

创新人才培育,积极构筑高地

2015年全省水利系统闸门运行工技能大赛上,省江都管理处选派的三名选手分别获特等奖和二等奖,其中,何云轩获得理论知识和技能实操的双料冠军。这与前几届闸门(泵站)运行工技能大赛相似,省江都管理处已经连续多届比赛斩获佳绩。然而,成绩的背后,不仅体现了管理处超强的理论水平和实操应变能力,也展示了管理处创新人才培育的辉煌成果。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处定期组织开展精细化管理、办公自动化、泵站和水闸设备安装与检修、进网作业电工等专题培训。特别是采取专题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把精细化、信息化培训这个重点,融入到“每周一题”、“每月一课”、“每月一试”和“每年一赛”等“四个一”活动中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以及经营施工等工作中,管理处让年轻人担任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业务技能。在处大型工程加固中,让管理人员参与其中,使他们熟悉和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经营工作中,通过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开阔了眼界,借鉴了经验,同时提高了沟通协调、组织谈判能力,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管理处还充分利用“水利部技能鉴定站”和“江苏省水利厅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的办学条件及资源优势,创新培训合作模式,与河海大学、扬州大学联合教学的方法,利用较强的高校师资力量和有利的试验平台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实现了优势互补,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提升青年职工的业务技能,管理处制定出台了《师徒结对实施办法》,采取协商自愿结对与单位(部门)安排结对相结合,师徒双方签订结对协议书,发挥师傅的传帮带示范作用,带动年轻同志快速成长。此外,管理处还利用“技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制定“技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基层站所成立技术革新小组,积极申报课题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实施技术改造,较好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创新党建工作,着力提升层次

提到党建工作,“谈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就次要,忙起来不需要”,由于全处工程运行管理、加固改造、综合经营等工作任务繁重,为避免个别基层支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管理处组织实施《党建目标管理百分制考核办法》,坚持党建活动常态化,开展纪念“七一”系列活动、义务奉献日活动、义务献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活动。借鉴“一站到底”的模式,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东线源头特色水文化”知识竞赛活动;“道德讲堂”活动采取由机关党支部联合基层支部轮流主办的模式;“党员大家讲”活动,先由各党支部分批次开展选拔推荐,再举办集中演讲活动,扩大参与度和影响面。建处50周年之际,管理处系统梳理水文化发展脉络,编制处《水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开展以一个处精神、一个处标识、一首处歌、一部处志、一套丛书、一个陈列室等为载体的“十个一”水文化系列活动,凝炼提出“引源、厚泽、卓创、致远”具有特色的管理处精神,组织开展“最美江都水利枢纽人”、“江都水利枢纽好青年”评选和“阅读点亮人生”读书征文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作为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的窗口单位,管理处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江苏水利窗口单位辐射带动作用。创建注重规范化,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确保将组织网络延伸到班组、覆盖到全处职工;不断修订完善文明创建制度,实行季度考核、年度评比表彰;坚持宣传引领,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实时更新处“文明在线”专题网页,制作安装尊德守礼牌,发布网络文明微博2588篇,博客470篇。活动实现常态化,每年开展30多项职工广泛参与的创建活动,坚持开展道德讲堂、文明有礼培育、勤俭节约、道德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邻里守望等系列活动,与徐州下水道四班和江都地方社区、乡村开展文明共建活动,发挥文明单位的辐射帮扶作用。创建做到特色化,立足东线“源头”工程特征,成立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运河申遗”、“南水北调东线清水走廊”、“保护大运河千里毅行”等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开展进社区、水法宣传、“两湖”保护等服务活动,塑造“源头”美好形象。

创新创业,方兴未艾。迎接“十三五”精彩开局,事业在延伸,梦想在升腾,省江都管理处用卓创的智慧和实践诠释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立足国家级水管单位新起点,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围绕“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总体要求,托起新一轮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脊梁,将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引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供稿:省江都管理处 责编:厅办公室 栾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