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江都管理处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纪实之一

28.12.2015  16:30

编者按:2014年3月,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李亚平站在新的时代起点对省江都管理处提出殷殷寄望:“作为江苏水利的窗口单位,省江都管理处要高标准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水管单位的前列。”为此,省江都管理处确立了2015年争创国家级水管单位的目标。今年11月,省江都管理处高分通过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工程体量和考核得分创全国之最。为全面总结和推广该处创建工作经验,即日起推出“省江都管理处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纪实”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江淮明珠”的华丽转身

省江都管理处是省水利厅直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职能是利用现有水利工程为苏北及淮北地区提供灌溉、排涝、泄洪、发电、航运及工业和生活用水。其管辖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既是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的龙头,也是伟大治淮工程的重要节点,被誉为“江淮明珠”。

2015年11月,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高分通过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该处以4座大型泵站、11座大中型水闸、1座小型水闸以及输变电工程、引排河道等工程为一体,集中“打包”完成创建。评定综合得分泵站部分966分,为全国最高;水闸部分960分,居全省前列。如此之大的工程体量、如此之多的工程类型,在现有国家级水管单位名录中也为首例。这也标志着这个曾经荣获过4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的老牌“全国文明单位”开启创新发展的新纪元。

考核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该处创建工作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体量大。涵盖了管理处所管辖的全部工程;二是得分高。泵站水闸得分居全省前列,其中泵站部分得分全国最高;三是亮点多。得益于良好的创建集体、卓越的创建工作和多方支持的创建氛围。

从源头到流韵 走向国家级水管单位

远近闻名的银杏大道从江都管理处大门通向“源头”石字碑,诉说着它作为江苏江水北调源头工程的辉煌历程。如今,一座极具现代感的“流韵”雕塑在一旁与之交相辉映,双“0”交错的造型寓意着江都水利枢纽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起点,承载着一江清水向北输送的历史使命,并于2013年正式通水运行。“作为江苏水利的窗口单位,江都管理处要高标准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水管单位的前列。”省水利厅厅长李亚平在新的时代起点对江都管理处提出了殷殷寄望。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和前期准备,江都管理处确立了2015年争创国家级水管单位的目标:“我们要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实现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形象、锻炼管理队伍的目标。”管理处主任辛华荣告诉记者,“流韵”的创意是全处职工智慧的结晶,而多年来的创建成果也是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过程。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由处领导及各单位负责人组成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工作小组,采取定期汇报、现场办公、对口指导、结对帮扶等举措,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各小组和基层管理单位对照考核标准和创建目标,倒排工期,真抓实干。创建期间,完成泵站主机维护33台,各类闸门保养153扇,启闭机保养131台,各类钢丝绳清洗保养9950米,混凝土防碳化37436平方米,石工建筑物维护4981平方米……

找准短板 打造闸站一体化格局

我们闸是1962年建成的,更新改造之前,闸上没有启闭机房,也没有任何遮挡,每到汛期接到紧急开闸指令往往都是狂风大雨,工作人员都是穿着雨衣冒雨开闸,既不安全又增加操作难度,真是很辛苦。”回忆过去,万福闸管理所的张晖万分感慨。

再看眼前,与新万福大桥威严的双塔桥头堡交相辉映的,是极具现代气息的万福闸,是曲径通幽的水文化展示区,是陈列着水利设施的科普园……很难想象这样的变化就在这一两年间。说到变化,张晖说管理所的所有职工都倍感自豪。以扬州市“七河八岛”建设的外部环境为依托,乘上江都管理处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的快车,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完成了主体工程除险加固,而且一步迈入了现代化管理,如今闸门控制只需在控制室按几个键,完成整个调度指令也都是网上流程,短短几分钟。优美的外部环境,水文化展示区更是让这所老闸旧貌焕新颜。

以前我们江都水利枢纽的名气大,主要是靠泵站,水闸的基础条件仍然相对薄弱。”辛华荣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找准短板,才能破茧而出”。创建工作以来,重点向水闸工程倾斜,完善工程设施,整治工程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万福闸仅是12个水闸的一个缩影。除了完善硬件设施,管理处进一步规范管理软件,修订完善了处级及管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工程管理细则,并统一装订成册;处综合档案室高分通过省五星级档案测评,同时对基层单位的档案室、资料室整修完善,规范管理资料,4个水闸管理所均达到了省二星档案标准。通过双管齐下,水闸与泵站基础设施逐步并轨,初步构建了站闸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

提升亮点 实现精细化管理新常态

补齐短板是跨越发展的基础,如何在高起点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才是关键。精细化管理就是江都管理处多年来管理经验的提炼和结晶。近年来,该处组织技术人员编写出版江都水利枢纽泵站、水闸精细化管理丛书,编制泵站和水闸的控制运用、检查及设备评级、工程观测、检修等典型工作作业指导手册,从技术管理、标准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岗位管理、考核管理等六方面具体要求,科学系统地强化过程控制,规范管理行为准则,为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南。翻开《工程控制运用作业指导手册》,仅仅开机,除了之前的几大项准备工作,“主机抽水开机操作票”一项就有15个步骤,细到叶片运行角度,精准到每一步的操作人、回执,都有图标指示说明。“这么详细具体的操作流程,能让我们刚上手的职工都能照着手册操作呢。”正在运行值班的工人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走进江都四站,地面上红色的参观通道、蓝色的巡视通道标志一目了然,明黄的警戒线划出一台台机组警示范围,机身上进水、出水箭头标识清晰可辨……每台设备上还贴有二维码标识,拿起手机一扫,设备编号、型号、参数、评级,制造、修试情况、责任人等信息立刻呈现出来,还配有设施照片。据了解,管理处对各种设备标识、标牌、警示标志进行了补充规范,对日常管理记录和表式进行梳理,对上墙图表制度统一设计制作,形成了标志标识的精细化管理。在对全处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编号的基础上,对主要设备及消防器材建立了二维码查询系统。还将工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成果推广到水文测报、财务管理及日常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中。

突出重点 整合信息化体系全覆盖

来到新建成的信息数据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正是11月3日刚刚进行邵伯湖执法的一起非法圈圩案件,点击鼠标,不仅案件信息要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一线人员发回的现场证据图片生动直观,通过GPS定位,案件地点准确定位,巡查路径在地图上形成了红色轨迹,对案件进行的跟踪信息也将通过系统进行反馈,工作人员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

管理处的信息化起步较早,但是以前的信息化单做工程类,主要是对工程设备实现计算机控制,没有形成建设体系。2014年,管理处编制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信息化建设方案》,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完善核心工程区集中监控系统,完成处数据中心标准化机房建设等,逐步构建起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这套平台以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系统为数据基础,形成了枢纽数据中心和应用服务平台两类资源共享服务,在功能上涵盖了工程控制、水文信息、运行调度、工程管理、河湖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科技档案、办公自动化等行政资源信息管理,拓展了门户网站等公共服务信息系统。

在工程管理上,实现了监测、监视全覆盖,集中控制核心区工程;在数据管理上,上与省级平台对接,实现共享,线下拓展到每一个有权限的职工手中,在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实现实时传送、查询。辛华荣表示,“以前我们进行运行调度,想要知道运行数据,需要通过打电话给值班人员进行询问,得到的数据还不是实时的,现在通过手机APP直接上网查阅,既快捷又方便。

通过精细化、信息化两大法宝,初步形成“远程集中控制、现场少人值守、管理维修分离、专业应急保障”的管理新模式。这是江都管理处多年来实践的升华,也将助力在国家级水管单位的新起点上再创辉煌!(供稿:省江都管理处 责编:厅办公室 栾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