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集体农场发展新样板

30.03.2016  11:24

        2013年底,江都区真武镇真武村率先进行土地股份合作制集体农场试点探索,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民土地入股、村组干部带头、集体自主经营、村民合作共赢的村级经济发展道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前不久,该村获批2015年度省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为全区乃至全市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二次分红,带动农民增收
  真武村由3个村合并而成,区域工业不发达、农村资源不丰富、村级经济底子薄。如何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土地是唯一可用资源,必须围绕土地做文章。”该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戴尔庆说。
  2013年12月,该村在全镇率先实行集体土地流转,根据农户自愿的原则,首批流转土地288亩,涉及史庄、李庄、友爱3个组共88户。2014年秋收后,入股农户发展到385户,自主经营面积达1124.7亩,入股资金由25万元增加到63万元。
  合作社始终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每年除按“每亩500斤水稻×国家当年指导价结合市场价”对农民进行第一次分配外,还将盈余的资金提取60%进行二次分红。2014年,村民人均二次分红173元,2015年人均二次分红212元,最高达268元。“保底+二次分红”,入股农户亩均收益达960元,比周边村每亩至少多收益100多元。
  “二次分红极大地鼓舞了农户土地入股的热情,也增强了村组干部集体自主经营的信心。”戴尔庆表示,目前该村集中经营土地面积已超1370亩,共涉及16个组471户农民。
      规模经营,壮大集体经济
  实行土地合作经营后,该村合作社对土地资源进行区域化产业布局,实行统一管理,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15年,合作社全年实现总收入285.62万元,其中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43万元。
  对该村集体农场经营情况,区委农工办经管科科长佘向东了如指掌。“真武村通过对田块进行整合,小田变成了大田。同时,该村对沟渠、道路进行整治、合并,有效增加了农田生产面积,增幅达10%左右。”佘向东说,“集体集中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生产长期受益。
  该村还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批量购买,统一收割耕作,使每亩成本降低150元左右。肥料治虫专家现场指导,耕、种、收、烘全程机械化,保证了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化,提高了粮食产量和粮食品质。
  村集体自主经营离不开先进的生产装备。去年该村投入43万元,添置收割机、植保机、育秧机等,农业机械由村组干部操作,统一调配,确保各项农田作业有效完成。
      分包管理,增加村干收入
  记者了解到,当前农村干部收入普遍较低,基层村组干部年均工资2万多元。而真武村股份合作制集体农场经营为增加村组干部收入、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促进农村稳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佘向东介绍,近年来该村在注重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积极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采取“分块包干、责任到人、利益联结、共享发展”的生产管理模式,调动了村组干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
  在生产经营上,该村将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分块,由9位村组干部担任农田管理员,负责农田生长全过程。在经营管理上,合作社与管理员签订协议书,明确产量标准,完成目标产量给予每亩90元管理费,超产部分按4:6分成、减产部分按3:7赔偿。在田间劳动上,村组干部与群众同劳同筹,将责任与权利、劳动付出与收益报酬相结合。
  戴尔庆向记者透露,去年一位村民小组长获得7.1万元收入,其中多挣的5万元,就是他参与劳动和管理的工资。“股份合作制集体农场经营,干部与群众一同劳动,不仅增加了村组干部收入,也有效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稳定、社会和谐。”(瑞芳、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