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加大高企培育认定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2.10.2015  16:57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和领头羊,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结构、现代化程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江都区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区)意义重大。自2008年国家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江都区科技局始终坚持“宣传先行、部门联动、强化服务、政策激励”,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认定工作作为推进江都区建设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指标之一。
  积极构建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梯队,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截止2014年,江都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总数在扬州市率先突破10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1250家;立德粉末率先全市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9.3%,列扬州市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已占据江都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驱动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2015年又有14家企业通过专家评审已公示,有望获批,晶鑫高温、腾达缸泵今年也在“新三板”成功挂牌,高新技术企业对全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由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颁发。在新办法颁布实施后,江都区按照工作要求,及时成立了由科技、财政、国税、地税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建立过堂、指导和审核的“三步曲”工作机制。即对拟申报的企业科技部门会同财税部门进行过堂,看是否存在偷漏税被处罚等重大事项,对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科技局再对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组织完善申报资料,科技局会同财税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企业进行指导审核,最后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由四部门联合审核、盖章推荐上报。由于沟通及时,方法得当,确保了高企申报推荐工作的有效推进。
  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由于高企申请认定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为了顺利开展这项工作,科技局开通网上政策宣传平台、印发宣传材料、建立高企QQ群等多种形式,扩大知晓面,大力营造高企创建氛围,每年开办专题培训讲座,分别请省厅领导专家来专题解读认定办法要点、请税务部门专题指导高企研发费账务处理等,让更多的企业家认识到加快高企发展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国家高企不仅能享受15%所得税优惠税率,更是企业的重要品牌形象,表明企业是一家发展态势好、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有发展前途的好企业。同时,让企业适时掌握最新政策文件和有关通知精神,使企业充分吃透政策和申报要求,正确理解评价依据,全面把握认定标准,为高企认定工作全面开展打好基础。
  3、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培育认定国家高企是科技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江都区科技局每年都将高企培育和认定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通过深入各镇调研,认真梳理一批创新意识强、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要求企业据实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自我评价表》,并根据企业的自我评价表,深入全面地掌握企业情况,确定申报对象及申报批次并进行重点跟踪服务。主要是:根据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情况和不同行业技术创新特点,对照高企认定办法的要求,将企业划分为条件很好、条件尚可和条件比较薄弱三类,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多渠道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企业稳步推进申报工作。对于条件较好的,指导他们完善申报材料;对于条件尚可的,指导企业寻求弥补办法;对于暂时还不能达到要求的企业,主动帮助企业寻找问题,制定措施,如:有针对性地申报专利、产学研合作、新产品研发、知识产权独占许可、企业规范管理等,争取早日达到认定的标准。特别是吴桥镇,经过几年的培育,今年有2家企业申报高企已公示,实现全区最后一个镇高企为零的历史突破。
  4、强化政府目标考核。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始终是江都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新增国家高企数都是政府纳入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级下达目标考核区级、区级下达目标考核各镇,努力构建了市、区、镇三级联动的目标考核机制,为确保完成高企认定工作目标,区委区政府要求科技局对高企进展情况每月都要上报,进行督查。目前,形成了各镇主要领导亲自抓科技创新、抓高企培育认定工作的喜人局面,引导了更多的企业申报。同时,对当年新获批的高企市、区政府以及部分镇都出台了奖励政策,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创建国家高企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虽然江都区的高企工作取得一定成绩,高企数位居扬州前列,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企。江都区高企数量不少,但缺乏行业领军型龙头企业,大部分规模都较小,销售50亿元以上的企业还是空白,10亿元以上的企业也屈指可数,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技术不够领先,很难同国际市场上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集团进行竞争,也难以抵御国际市场的风险。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由于规模小,受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制约,缺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实力和科技创新的动力,大部分企业R&D经费投入仍显不足,核心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授权数不多,不少高新技术产品以模仿为主,缺乏真正的创新,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是企业管理不够规范。江都区高企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认定、轻管理现象。无论管理部门还是企业自身在高企获批之前,都非常重视高企认定工作,往往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整合企业各方资源、解决各类瓶颈,可一旦证书拿到手就认为万事大吉,不知道高企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市场建立、到产品市场开发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一个核心的链条支撑。高企获批其实是一个新的起点,3年后要复审,6年后要重新申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环境的激烈变化,集聚国内外技术、人才资源,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车船、特钢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快全区国家高企认定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支撑引领全区转型升级。我们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培育”与“认定”并重。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区镇合力机制,加大普查力度,多渠道排查出江都区研发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构建创新梯队,制定高企培育计划,建立近三年高企后备库,根据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情况和不同行业技术创新特点,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帮助企业分析、梳理和解决问题,坚持“培育”与“认定”的并重原则,引导企业引进和吸纳高新技术,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序列。
  2、“政府扶持”与“自主创新”并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进一步加大税收政策落实和政府奖励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在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的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科技投入强度不大,创新活动成果并不显著。现阶段,引导企业将研发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来,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对推进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发费加计扣除、所得税减按15%税收优惠政策的充分落实和高企认定的财政奖励,发挥政府投入的最大效应,都将极大地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提升企业创新的活力。
  3、“目标考核”与“规范管理”并进。新增国家高企数已成为政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占有较高权重。因此,高企申报认定工作得到强化,但获批后企业能否按照高企标准加以规范管理,关系到能否及时享受15%的税收优惠,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通过3年后的复审。如:企业研发项目是否单独建账、费用归集是否合理、研发核算体系是否健全等后续管理往往被忽视,因此,要对这些企业加强政策引导和后续服务支持,督促认定后的高企科研、管理、投入等更加符合认定标准,按要求完善相关投入、核算、规范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做的和申报认定时说的一样规范,使进入良性、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轨道。

来源:江都区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