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举办第16次公益性江葬活动 18年来已有3000多人“魂归长江”

27.04.2016  11:06

      23日,我市举行第16次公益性集体江葬,24位逝者的骨灰被亲人撒入长江。自1998年首次推行江葬以来,18年间,我市已为3000多位逝者举办了江葬。

      逝者骨灰融入长江

      从市殡仪馆启程前,逝者的亲属在礼仪师的主持下,以集体公祭的形式告慰逝者、寄托哀思。仪式结束后,亲属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领取亲人骨灰,依次登车前往高港汽渡。

      上午10时许,随着渡轮汽笛的鸣响,记者随同胸佩白花的市民一起登上江轮,轮船缓缓驶出汽渡码头开向江心。前来送行的市民手里捧着装有骨灰的红色袋子和菊花,当船行至指定的江葬地点时,在长鸣的汽笛声中,伴随着缕缕花瓣,骨灰被亲人抛撒进滔滔江水中,不少市民红了眼眶。

      看着父母的骨灰伴随着花瓣缓缓撒入长江,市民王德良和亲友们深深地鞠躬,眼泪在眼中打转,“爸爸、妈妈,今天你们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王德良的父母都生于1917年,他的父亲94岁去世,母亲86岁去世,两人都是环保主义者,生前确定身后选择江葬。两位老人辞世后,骨灰一直寄存在市殡仪馆。前段时间,得知我市将举行集中江葬活动,子女们第一时间报了名。

      活动现场,一些市民表示,现在人口流动性大,很多人到外地发展,将先人骨灰撒江,以后不管亲人在天南海北,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可以寄托哀思。

      生态葬法渐受欢迎

      近年来,绿色殡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选择江葬、树葬、骨灰寄存的市民逐年增多。

      为引导群众不保留骨灰、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2014年12月份,我市出台《泰州市市区节地生态葬法减免和奖补暂行规定办法》,对选择江葬的我市户籍居民,将免除江葬直接费用(含2名逝者直系亲属车船费、撒江活动服务费)。户籍所在地为海陵区、高港区、农业开发区、泰州医药高新区的居民,在办理相关手续后,可再给予每例1000元的奖励。

      “‘活着不争利,死后不占地’,实行骨灰江葬,不占空间,简朴易行,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保护了自然环境。”市殡仪馆主任鞠益民说,“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孕育、成长都受惠于水的滋养,滔滔江水是逝者最纯净最圣洁的墓地。”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陈红说,此次江葬活动有60多位市民参加,大家素质普遍较高,加上民政、海事、港务、公安等部门的积极引导,整个活动井然有序,没有出现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的现象。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不少参加活动的市民没有将装骨灰的红布等物品丢进长江,而是在活动结束后投入了垃圾箱。

      葬式分类

      骨灰墓葬:占地面积最大,费用最高。

      树葬花葬:以花(树)代墓,在指定的公墓区内为死者植一株花(一棵树),在花(树)前挖一小坑,将骨灰直接埋入泥土中,在花(树)前留下统一标志牌。

      江葬海葬:把骨灰撒入长江、大海,流入自然。

      骨灰寄存:将骨灰盒寄放在一格子内,一盒骨灰每年管理费为100元,2盒骨灰占一格空间,收费为每年160元。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