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让24万留守儿童不再孤单,江苏这样干…

25.08.2016  19:33

      “为啥每次接我放学的总是爷爷奶奶?什么时候爸爸妈妈能来接送我一次该多好?”这是江苏盱眙县一个8岁的留守儿童谢家豪向看望她的志愿者倾诉的小心愿。问题看似简单,却让在场的志愿者姐姐不知该如何回答。

      让人担忧的是,像谢家豪这样的农村留守儿童,江苏全省已经超过24万人。江苏省政府最近出台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从源头上改变“儿童进不了城,父母回不去乡”的无奈现实。

      新闻发布会

      新规全方位呵护江苏留守儿童

      8月23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召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意见的主要内容。省民政厅、教育厅、妇联以及卫生计生委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交汇点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据江苏民政厅、教育厅、公安厅联合开展的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全省共有农村留守儿童24.2万人,占农村籍儿童总数的2.9%。《意见》就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对留守儿童重生活保障轻关爱服务的问题,围绕家庭责任、政府责任、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撑起“保护伞”。

      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告诉记者,目前江苏87%的随迁子女已在流入地的公办学校就读,并参加当地中考、高考。外省到江苏务工的随迁子女,也已与江苏籍孩子享受同等待遇。

      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透露说,下一步还会引入市场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同时,也会以爱心家庭寄养、代养、助养等形式,切实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落到实处。

      临近开学,媒体又曝出武汉一家三个留守儿童,因下河玩耍不幸溺亡,单亲父亲亲手捞起儿子的遗体。消息一出,留守儿童的保护问题再度引发网友热议。《意见》的出台能否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事实独居”困境?政策执行层面又有哪些难点?依然是大家关心的焦点。

      破解困局需多管齐下、层层负责

      淮安市盱眙县是江苏留守儿童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盱眙县总人口78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7万多人,留守儿童约0.8万人,其中双亲外出的有4000多人,还有像谢家豪这样虽然只有父亲一方出门打工,但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完全无法履行照顾责任的“事实独居”群体。

      盱眙县鲍集镇唐刘村党总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留守儿童的父母向她反映:“在外务工就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既要保证经济来源,又要依规照顾孩子,愿望虽好,实难两全。”当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半年或一年时间才能见到一次父母,几年没有见过父母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她介绍,为了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盱眙县教育局、鲍集镇关工委、妇联、团委等多个部门一直采取联动合作的手段,以亲情帮扶为重点,引入社会力量,长期开展代理家长助学、大学生村官摸排家访、志愿者义务辅导等多种特色活动。

      “我们镇一共900多个留守儿童,都进行了信息登记。每两周团委和妇联会牵头组织志愿者和党员到各个村子里实地探访,辅导孩子们功课、帮做家务、陪他们聊天谈心等。寒暑假时还会把各村的儿童集中起来,利用村里的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作为固定场所,免费为留守儿童开放,由优秀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来辅导孩子完成暑期作业。”针对年纪较小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妇联还会重点安排人手到家里帮助其祖父母辈去照顾和看护。“其实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已经不是物质援助了,他们更想要的是父母的亲情陪伴和情感交流。”

      “在我们河桥中心小学,有个班一共46名学生,其中22个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学校是很普遍的。”盱眙县河桥镇河桥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高习前向记者表示,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情感上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针对这一问题,盱眙县教育局采取鼓励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手段,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在该县的明祖陵希望小学,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考试,所有费用学校全部报销。目前,已有两位教师获得全国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该校还在民政局注册登记了“盱眙县真爱心理咨询中心”,每天课间对全体师生开放。

      盱眙当地政府部门介绍,由鲍集镇小学教师王凯在镇上创办的“儿童爱心之家”就是为关爱留守儿童设立的。目前,包括谢家豪在内的镇上100多名留守儿童、孤儿、特困儿童均可在周末节假日到该学校住宿、吃饭、学习、娱乐,对于家庭所在地偏远的孩子,王凯还会安排专人接送。产生的费用全部由王凯和学校其他十几名老师承担,社会上不少爱心人士也会慕名到爱心之家捐款。从2008年成立到现在,“儿童爱心之家”已经发展到拥有两栋三层楼房,占地2300多平米的规模,专职或兼职工作的教学老师和生活老师共计13名,成为一所比较完善的公益托管服务实体。但八年来,“爱心之家”并没有得到政府资金的扶持和援助,导致受益面有限,只是单纯依靠民间力量在运营,政府有关部门难以推动其发展,也难以对其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

        呼唤亲情的“春晖农场”,能否把父母留下来

        如果说盱眙县鲍集镇的“儿童爱心之家”还只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本身进行教育和帮扶,同样是在留守儿童人群比较集中的宿迁市泗阳县,当地民间组织“春晖助学协会”则更关注如何让留守儿童父母留在身边,并为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努力。

      “我们从去年开始,启动了一个‘春晖农场’项目。”协会会长张矾介绍,由5名志愿者作为投资方,一次性共捐助50万元作为启动基金,在距泗阳县城20公里的一个村子租下107亩地,并购置种子、鸡鸭幼雏、农具等,免费提供给当地10个经济困难的家庭,让这些家庭负责农场的具体经营,如养殖鸡鸭、栽培有机水果蔬菜。志愿者及受邀的农业专家定期到农场进行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教他们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栽培和养殖方式,待农作物成熟收获后再帮他们找渠道推销出售。这样既能给困难家庭提供了就业机会,让这些剩余劳动力在当地被消化吸收,又从源头上解决了家庭中的留守儿童无人监管、缺失亲情陪伴的问题。”

      记者从采访中得知,“春晖民间助学协会”尽管只成立了3年时间,但已拥有了1000多名志愿者,在对农村留守儿童、县城流动儿童的帮扶上,建立起了一套“三角形”援助体系,几年来已接纳了400多个困难儿童。“这个体系由春晖助学,春晖小家、春晖农场三方构成。春晖助学的模式比较传统,还是侧重让爱心人士捐钱捐物,定期到农村家庭探访、助养。春晖小家是我们的公益服务实体,给孩子们在寒暑假、周末的食宿、娱乐、学习提供场所,小家的老师们还会不定期组织夏令营,带孩子到南京、上海、山东等地游学旅行。春晖农场则从源头上发力,想办法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张矾告诉记者,因为农场刚启动不到一年,最终能否盈利、实现自给自足目前还无法判断,但这毕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泗阳县政府也为“春晖农场”搭建引资桥梁,在市里举办的创客大赛上把农场项目积极推荐给有意向的投资人。

      专家:民间爱心组织成长空间不足投入缺乏制度保障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盱眙的“儿童爱心之家”还是泗阳的“春晖助学协会”,类似的江苏民间爱心组织,目前都缺少来自政府的专门制度支撑和投入保障。在《意见》新规落实的过程中,除了各级政府发挥作用以外,各级民间爱心组织的社会工作应该作为必要的补充。而这次《意见》中,“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目录”等一系列鼓励措施,无疑让苦心经营的“春晖”们看到了曙光。

      《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关爱服务,让民间组织能得到各级财政扶持,取得合法地位,让“春晖小家”这类运作成熟的爱心服务实体在各乡镇得以复制,成为基层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主要阵地,从而具备统一标识、固定场所、完善设备、经费保障、档案齐全的职能,才能为孩子们提供看护照料等全方位服务。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教授吴亦明告诉交汇点记者,在政府购买服务上,相比北京、广东等地区,江苏大部分城市才刚刚起步。人口不过700万的香港,多年前早已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有超过1万家民间组织,承担了大量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功能。

      “传统行政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的形势。要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协同的困境儿童保护体制,仅仅依靠居委会、妇联、学校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大量的直接服务,就必须要有一个真正的服务主体来承担,需要政府购买服务,培育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吴亦明表示。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