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政探索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搭建“无缝”对接平台

29.01.2015  10:00

   编者按: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近年来,江苏财政探索利用购买服务等方式,不断创新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方式,为供需双方搭建“无缝”对接平台,打通农业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制度瓶颈,给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化学反应”。2013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2%,全国省份排名第一。请看记者发自江苏的报道。

   新“羊倌”遇上老专家

  几次寒潮来袭,最低温度已至零下,而江苏省洪泽县俊源家庭农场的羊舍却是生机盎然。小羊羔们发出“咩咩咩”的叫声,看见有人来,便胆大地把头伸出羊圈卖萌“”抚摸。

  “美女老板开着奔驰来养羊,不住别墅住羊圈。”当地人这么形容农场主周虹。

  听闻国家对家庭农场有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四处考察后,2013年3月,周虹从山东、安徽等地买进种羊,投资了这家以养羊为主的家庭农场。可是,新“羊倌”并不好当,羊群很快便因水土不服,出现流眼泪、淌鼻涕等反应。“我天天待在羊舍给羊打针,每次打完一批天就黑了,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

  “以前出了问题,得到处求人找专家。而如今,通过财政部门搭建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这一平台,我们不用出门,在农场直接就能享受专家上门带来最高端的农业品种、技术和服务。”幸运的周虹与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钟声对接上了。

  在专家的指导下,羊群的情况逐步好转并稳定,很快农场的羊出栏量达到全县第一。“原来我预计前三年不赚钱,可现在第二年就产生收益了。”周虹说,前段时间刚卖出200头山羊,收益40万元。

  钟声不但帮助农场重新设计羊圈、提供饲料配方,还提供优质品种。去年,钟声从省农科院六合动物实验基地挑选了两头身材强壮的苏淮山羊种羊送到农场,将俊源家庭农场作为第一个“苏淮山羊培育+饲养体系推广”的试点。

  盱眙县绿源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的汤友芝如今也是当地出名的养羊能手。在如何将市场化羊业效益最大化之路上,汤友芝和科技专家一起摸索前行。

  “我们一只种羊的价格约3000元,母羊产1只保本,产2只就赚,而我们的种羊一般能产3—4只,存活率还高达90%以上。”在钟声的指导下,汤友芝羊场的种羊品种纯正、多胞胎率高,每年出栏近万头羊,很多农场老板慕名而来,早早就把羊预定了。“去年,我们把江苏湖羊卖到了新疆。

  作为养殖户,周虹和汤友芝掌握了新品种和新技术,才能养羊致富;作为专家,钟声将农科院核心种群在各个羊场扩繁,不断筛选保留羊种优势,才能将优质羊种推向市场;作为地方政府,洪泽和盱眙则希望养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农户集体致富。

  为了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成果拥有者、推广者、使用者三方脱节的问题,江苏省财政将项目划分为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农业产业提升、高效农业四类,实行分类管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推广团队”联合申报、共同实施,给技术供需双方搭建桥梁,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进田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和财政资金“从源头流入田头”的政策目标。

   米香不怕巷子深

  记者见到洪泽县三河镇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加祥时,他还沉浸在水稻丰收的喜悦中。

  去年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减产减收。而梁加祥合作社的水稻却实现了增产增收,其中,试种的2000亩南粳9108是增收的关键。他对记者说,南粳9108亩均产为1300斤,比一般水稻增产100多斤,每斤价格又高出0.15元,每亩增收达300多元。

  是运气好还是技术过硬?记者仔细询问后,恍然大悟。原来,省农科院粮食所研究员杨杰挂职洪泽县副县长,定点到合作社进行指导,不但提供水稻种植新技术,还提供新品种。

  “南粳9108是省农科院研究了10年左右的科研成果,2013年通过审定。这个品种口感好、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适应性广。”2013年4月,杨杰赶在育秧前将南粳9108推荐给梁加祥。

  虽然心里没底,但相信专家不会坑农害农,梁加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试种了800亩。在2013年遭遇罕见高温,初期水稻长势并不好的情况下,南粳9108获得了大丰收。尝到甜头的梁加祥,2014年将规模扩大到2000亩。在连续两年的极端天气下,水稻仍保持丰收势头,这让梁加祥感到惊喜,决定今年将种植规模扩大到6000—8000亩。

  然而,新品种推向市场并非易事。江苏省种子站站长邹芳刚告诉记者:“在育种方面,无论是科研基础能力,还是人才、设备,我们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商业化育种能力较弱。

  “科研单位育种不接地气是一方面,最大的硬伤是‘育繁推’难以实现一体化。”邹芳刚说,科研单位能“”难“”,种业企业能“”难“”,面对琳琅满目的水稻品种,种粮大户不会识别,只能被经销商们牵着鼻子走,这成为江苏好品种难以走向市场的根本原因。

  眼下,这一问题终于有了关键性的突破。“以前科研单位缺乏渠道将研究成果转化直接生产力,农民们想找到对口专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品种‘难于上青天’,而现在农科院将自主创新科研成果以‘菜单式’目录提供给地方自主选择。”省财政厅农业处农业科科长王芃表示,财政资金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将技术的供给方与需求方“无缝”对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将先进的技术介绍给农民,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帮助农民致富。

  “科研成果如何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省财政首次明确以成果为导向,这在以前从未有过,财政资金也给了我们科技团队极大的推力。”杨杰坦言。

  选择梁加祥的合作社,杨杰看中的是其能产生的示范推广和带动作用,“南粳9108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示范与推广”也是双方共同申报的农业科研成果推广项目。“农民有种植习惯,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这样的品种推广让农民心里觉得踏实。

  “现在周边好多农户过来要我们提供南粳9108的育秧呢!”在杨杰的鼓励下,梁加祥现在又有了新的目标——稻米深加工。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在场的省财政工作人员的支持。“在保证优良品种推广种植基础上,逐步延伸产业链,往高附加值品牌经营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希望财政资金发挥的引导作用。

   南京市民“放心”吃上菜

  每次,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冯伟民来到南京江宁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的种植户们都会在地头等着,一定要亲自将他请到自家田里,给蔬菜“把把脉”。

  喻先贵正是其中等候的一员,他在园区内的南京牛首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基地承包了50亩地,主要种植小白菜。“合作社要求承包户保证蔬菜绿色无公害,刚开始,不懂技术,农药少了,小白菜虫害就多,品相不好,卖不出好价钱。”眼看要亏得血本无归时,刚巧冯伟民来到基地培训,帮助喻先贵在承包田搭建防虫网、喷灌等设施,解决了防虫的问题。

  听说合作社和省农科院正在培育优质耐热抗病叶菜新品种,喻先贵立即主动出击。“冯主任,我愿意做试验种植,我相信你们专家提供的好品种。”喻先贵拿出20亩地试种东方18号小白菜。他告诉记者,夏季小白菜价格为3元左右,新品种亩产2500—2800斤,平均每亩地纯利达1500元/茬,20亩地增收3万元,一年种几茬,效益很可观。

  针对夏秋季高温暴雨病虫爆发,叶菜种植难度大,安全性低等问题,省农科院近年来一直在研究速生叶菜抗热避雨防虫等优质安全栽培技术。南京牛首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所在的谷里蔬菜基地是南京市规模较大的叶菜生产基地,也是2014年青奥会蔬菜保供基地,多年来一直向南京市提供叶菜。

  “一方有技术、有品种,另一方有基地、有市场,双方一拍即合,联合申报了设施叶菜新品种及优质安全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项目。”冯伟民称,借南京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平台,将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应用推广,示范效果好。同时,降低夏季生产难度,提升安全品质,填补南京地区市场供应,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具备成熟商业模式的农业技术才有推广价值,才有产业化的潜质。成功的技术推广,一定是科技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农业科技推广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一定要关注技术的市场前景,也一定要关注技术的盈利模式和商业价值。”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项林表示,通过建立技术推广者和技术使用者利益分享机制,农业科技才能被迅速推广,满足市场需求。下一步,省财政不但会一如既往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更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