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组合拳开启绿金时代

27.03.2015  09:21

  2014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绿色建筑立法、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实施等工作,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规模分别达到12.6亿平方米及6056万平方米,再创新高。目前,江苏已形成了单体项目示范和区域化集成示范、单一技术示范和多种技术综合示范的示范特色,点面结合,建成了一批优秀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信号

  历经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依然是我国产业重心,世界工厂的地位也不可轻言让渡,然而,低端的传统优势急剧衰减,“扩增量”出师未捷,很快便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淖,也将当前的中国建筑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2%,增速创近16年以来新低。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建筑行业总产值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并非是危言耸听。

  “中国制造”亟需向生产率的提升发力,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记者调查发现,具有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特点的国内绿色建筑,正在致力探索不同寻常的路——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特点与传统建筑备受诟病的“两高一耗”分道扬镳。

  钢结构建筑正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钢结构与传统建筑运作模式全然不同。”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杭萧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告诉记者,钢结构按照集约化开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集成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智能化家居、信息化管理、产业化服务和资源化再利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彻底告别传统建筑现场手工操作,就像搭积木一样将建筑主体结构搭建起来,“造汽车”一样建房子。“同样建筑面积的混凝土建筑工地,需要1000个工人,而如果是钢结构建筑工地就只需要300个工人,并且可以不用一块砖,一根木头。

  钢结构走入市场“最先一公里

  记者了解到,杭萧钢构最新“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已投入应用,建造一栋30层的钢结构住宅,75天就能将主体架构搭完并封顶,而传统建筑工艺则需要2年时间。“这会带来企业融资、工程管理、人力劳务各方面优势,更促进了住宅产业化条件下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的深远变革。”单银木说道。

  但所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假如行动推广“中梗阻”,民众虽看得到建筑改革前景,却摸不着或只能摸得着部分改革成果。据介绍,此前绿建行业也往往存在“高贵冷”的贵族尴尬,民间认知不高,企业的“”也悬了起来。让改革成果“接地气”,是包括建筑在内等各行业的共同心声。

  一系列“硬招实招”打出了绿建市场的组合拳。《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纷纷出台,正助力钢结构等绿色建筑迈进市场的“最先一公里”。“结合各地绿色行动方案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政策,‘绿房子’将遍地开花。”单银木告诉记者。

原标题:

编辑: 刘 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