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江苏精准发力——“全面深化改革在江苏”系列报道之二

08.09.2017  07:41

  

  新华报业网讯 用“改革卷”答“发展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系统集成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群众获得感一年更比一年强。

   减权提速,深度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6月28日,张家港协鑫玖隆35兆瓦屋顶光伏分布式电站顺利并网,这是目前江苏最大的屋顶光伏分布式电站。项目的快速建设,与国家深化能源行业审批制度改革密不可分。改革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审核制”改为“备案制”、减少备案手续资料,取消配额管理。

  “放管服”,第一步是减权放权、压缩流程。2013年以来,我省以“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为系统架构开启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减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5年来,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累计减少709项,市级平均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多项,县级平均取消近100项。此外,取消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中介服务项目116项,精简60.7%。

  取消、下放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自我革命”。去年8月,我省梳理出沿海其他发达省份已取消下放但江苏仍保留在省级部门权力清单的审批事项有80个。对此,省委主要领导态度明确:只要有一个省份取消、下放了,江苏就对应地取消、下放,不留余地,确保成为沿海地区审批最少省份之一。

  提速,瞄准“审批时间长、盖章多、中介多、收费多、材料多”的“一长四多”问题,精准发力,提高审批效能。通过设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将投资项目前期所涉及的环评、能评、安评等13项评估整合,实现“多评合一”;开发园区牵头编制土地勘测定界、地质灾害评估等11项区域性专项评估,减少企业负担。

  商事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的重要内容,我省在国家部署开展“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基础上,增加整合刻章备案,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同时,在南京江北新区、泰州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在盐城试点基础上,向全省推广简易注销登记试点,企业最快45个工作日完成注销手续。

  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乘法”。仅今年上半年,我省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3.12%,平均每天增加4000余户。去年以来,江苏正大天晴5个药品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列为优先审评。“这极大缩短了等待时间,推动了新药尽早应用。”正大天晴总裁王善春透露,历经10年研发的1.1类新药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有望年内上市。新药审批的提速,让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也让患者得到更有效治疗。

  推进“不见面”审批,着力打造改革升级版

  今年4月,全国第一份“不见面”审批发放的营业执照在南京市栖霞区诞生。南京锦号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发出申请、上传材料,工作人员后台集中审批通过,营业执照以邮政EMS快递寄出,审批全程20分钟。中央编办、国务院审改办副主任何建中现场见证,对江苏的率先探索给予高度评价。

  在“517”改革取得阶段性成绩基础上,今年5月,江苏适时推出以“不见面审批(服务)”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升级版,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以不见面审批为原则、见面为特例,按照“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的思路加快推进。

  编制新“五张清单”,更加彻底“放权”——

  制定“企业投资项目省级部门不再审批清单”,首批不再审批事项53项;市县编制“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在国家级开发区实行一层全链条闭环审批,形成“国家级开发区全链条审批赋权清单”,首批赋权220项;制定“经济发达镇赋权清单”,首批赋权451项;修订权责清单,增加“追责情形”“免责事项”,力促干部从“避责思维”转向“负责思维”。

  聚焦三类关键问题,加快实现“3550”——

  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最集中的注册开业、不动产登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三类问题逐一“攻关”,设定3个、5个、50个工作日的办结期限目标。

  试点信用承诺制,“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

  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试点,企业按照政府设定的准入条件和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就可以开工建设。项目竣工后,政府按照书面承诺进行验收,合格即可投产,不合格将受到惩处。这种变政府审批为企业承诺的模式,将工作重点放到事中事后监管上。

  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

  聚焦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农林水利、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地区因地制宜推进部门内整合、跨部门整合和区域内整合,一个县域范围内形成5—7支综合执法队伍。在昆山市张浦镇、江阴市徐霞客镇等经济发达镇,已实现镇域“一支队伍管执法”。

  与打造改革升级版相配套,江苏在全国率先完成权力清单标准化,实现省市县三级权力清单的名称、类型、依据、编码“四统一”,明确层级分工,压缩自由裁量权。

  十八大以来,江苏承担了一系列“放管服”改革的国家试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简化审批程序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今年8月1日,我省在无锡发出全国首张具有唯一身份识别条形码的“先证后核”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我省在国家试点方案上细化举措,取消由企业提交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将此环节与现场核查、产品抽查结合起来。“生产许可证一经发出,即刻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省质监局局长刘大旺表示,既简化事前审批流程,也理顺监管机制。

  改革赢先机服务更精准,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江苏开展的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要求各地学习借鉴。十八大以来,国务院领导多次对江苏“放管服”改革作出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谁就能掌握发展主动权!省编办、省审改办借鉴世界银行对各国和相关地区营商环境的评价方式,对全省各设区市、市(县、区)开办企业、获得施工许可、办理不动产权证情况进行评价,推动各地对标找差、补齐短板。“放、管、服”三者协同发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试点,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江苏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营,“江苏12345”从热线转为在线,大数据管理中心正在组建,尽快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到10月底,全省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线办理,让群众办事“零跑动”。

  “放管服”改革开展以来,省级层面和各地探索出一批有特色、好操作的经验做法——

  政务快递畅通“两个一公里”。邮政EMS是实现“不见面(审批)服务”最为关键一环,打通前后“两个一公里”。“8月份全省政务EMS寄送量达到21.8万件,环比增长两倍多。”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政务项目组负责人王斌介绍。

  “预审代办制”。南京市江宁区探索基本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建立专业化代办队伍,为企业无偿提供接洽、联系、申请、办结等全流程服务。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第七督查组调研发现,“模拟审批+代办服务”,一般50天、最快20天就可完成全部正式审批流程,提速超过75%。目前,全省开发园区、乡镇(街道)全面推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程代办”制度,延伸出重大项目全程“陪办”、银行网点“联办”、全科政务“帮办”等模式。

  “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在位于溧阳的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原先单独进行环评、能评、稳评分别需要耗时23个、18个、13个工作日,区域评估后,总计用时减少至6个工作日。“通过‘区域评’取代‘单独评’,建立园区项目准入标准。”溧阳市市长徐华勤表示,既省时间也省成本,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投产达效。

  各地还探索出并联审批、多图联审、电子踏勘、联合测绘、联合验收等创新做法,逐步形成标准化审批服务流程。省民调中心最近抽样调查显示,企业和群众对全省行政审批服务满意率达到93.7%。

  系统集成,让点上“盆景”变成面上“风景

  瞄准“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目标,我省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积累了一批有实效好操作的改革方法论。

  “四个思维”——

  市场化思维,让市场决定配置资源;包容性思维,对新生事物鼓励创新、审慎监管,提供试错空间;服务思维,当好“店小二”、营造好环境;开放思维,在更大范围集聚共享资源。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审改18条”意见,就是“四个思维”的生动体现。

  “店小二”,已成江苏热词。今年初,国内地板行业领军企业大自然地板在泰州市高港区开建二期项目,这个“组团式”项目总投资31亿元。“政府‘店小二’专业化服务催生了‘二期现象’。”高港区委书记顾萍介绍,很多投资商不仅自己追加二期投资,还主动帮助引进关联企业落地。

  “以点带面”——

  我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常州市“五联合一简化”、镇江“多评合一”、淮安等地“网上数字化联合审图”等一系列探索创新已在省级层面总结推广。

  在南通市、苏州工业园区、淮安市盱眙县、盐城市大丰区率先试点的“集中审批”改革,已扩大到13个设区市,实现设区市、县(市、区)、经济发达镇、开发区等4个层级全覆盖。

  “系统集成”——

  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领域各环节改革举措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零敲碎打式的调整往往事倍功半,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常常举步维艰。我省以全局理念和系统思维抓改革,让各项改革集成配套、协同推进,形成“1+1>2”的叠加效应。江阴作为全省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撬动作用,协同推进经济、生态文明、开发开放、城乡一体化、社会事业、基层党的建设等6个方面改革,放大整体效应。

  变“独唱”为“大合唱”——

  “放管服”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级机关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把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

  “3550”目标提出以来,工商、国土、住建3个部门担负起牵头责任,相关部门及时配合。“全省一半的市、县(市、区)已将不动产登记办结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魏红军介绍,9月底前,全省全面实现房屋交易、税收、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放管服”改革带来的“深刺激”“强刺激”,推动江苏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发展质态越来越好,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本报记者 黄伟

标签:

编辑:周莉娜

持续公布清单,六大环节发力!江苏打造“不见面审批”特色品牌
  新华报业网讯 今年9月底前落实不动产登记“一窗新华报业网
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
  本报评论员   13日,新华报业网
2017年规范性文件清理目录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放管服”粮食局
江苏推进生态环保制度改革 明确细分生态职责
      每天清晨,南京大行宫、新街口、鼓楼等地铁站,一趟趟飞驰的列车带来又带走汹涌不息的人流。生机勃发的江苏大地上,这派繁忙景象到处可见。2016年,在不到11万平方公里的江苏,8000万江苏人贡献了7.环保厅